string(28)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tag" 艺术作品--我的作品--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随风行走的日子--印度南方的记忆
    2. 我喜爱印度,不光是因为那里阳光充足、民风淳朴,还因为古老的文明至今散发出无与伦比的文化气息。坦率地讲,印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落后,可贫穷无法改变印度人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生命轨迹。那无数不可替代的传统文化优势将让印度长久富裕。 印度,将永远是人类文化历史的宝库,特别是在现代文明的对应下更显得更具魅力! 一位白人朋友曾不解地问我 [详细...]
      2013/07/10 18:08: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云南履记》---相会的记忆
    2.  2007年7月13日,是我们十六位即将赴滇挂职的挂友首次在北京相识、相会、相聚的日子。日子过得多快呀!到今年整整两年过去了,回首这两年我们十六位挂友的赴滇历程,那初识的情景,那每一次亲人般的聚会都像是昨天,历历在目。   这天,在云南省驻京办事处——云腾宾馆一间不大的会议室,中央各直属单位,2007年中组部第三批赴滇的挂友汇集其中。特意从云南赶来迎接我们的省委组织部干部处的史惠君处长向我们简要地介绍了云南的情况。我看着十五位挂友,心里想,眼前的这群特殊的群体将是我在云南挂职的两年中最亲密的朋友亲人,在未来七百个日日夜夜中,我们的亲情、友情也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午 [详细...]
      2011/11/03 16:38:4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童年的记忆 难忘延安艰苦岁月
    2. 我1943年出生在陕北延安,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党中央毛主席就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陕北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军民垦荒种地——著名的南泥湾良田就是三五九旅官兵创造出的奇迹。同时全体军民参与纺线织布,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副主席都带头纺线。我父亲李凡夫是抗日军政大学的教授,后来调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任主任;母亲陈怡是抗大学员的指导员。我们家住在延安王家坪八路军总部后面的山上的石窑洞里。我就在那里出生。当时生活很是艰苦,但全党全军抗战热情非常高涨。我父母白天工作,晚上回家也抓紧时间纺线。父亲有时晚上加班工作,母亲独自一人边带我,边纺线。听母亲讲,因为当时我年纪小,不到三岁,还不能 [详细...]
      2011/10/14 15:14:0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走近乡村博物馆:珍藏我们共同的乡土记忆
    2.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现代博物馆是国家社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首要属性是公益性。它破除了知识的等级,成为家庭与课堂教育的延伸,帮助启迪民智,塑造身份认同。这意味着,没有全民参与的博物馆,实则背离了其初衷;这意味着,免费或者低价,是无须争论的问题。   3年前,中国博物馆实现全免费,无疑将写进中国文化史,意义不可估量。只有先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然后才谈得上如何提高全民的博物馆意识。   3年后,我们欣慰于政府自上而下的重视、推动,欣慰于更多的人走进、理解博物馆,更欣慰于一股自下而上的博物馆热,被带动 [详细...]
      2011/10/12 09:17:1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辗回现实的记忆
    2.   离开家乡近二十年了,因父母安息在那凛冽的土地,我大概每年都会回去一两趟,只是匆匆祭奠完就走,因此家乡的影子渐渐淡出我的记忆。   在城里我曾被突然多起来的称为“民工潮”的那些我熟悉的人们和那亲切的红脸膛触动过,但画村里我从小最熟悉的家乡人却是我近一段时候才日渐迫切的欲望。在这之前对村里人我根本没有任何与艺术相关的联想,因为我曾是那里的一丁,身边的人和事凝积了太多的恩怨,以至于我的感受这么多年都难以从记忆中挣脱出来。最近我突然觉得对自己来说这些经历是一笔绝对的“财富”。对生活我们通常会因距离而产生美,但这样的生活之美往往并不坚实。对于农民我们至今大概难以突破20世纪50年代以来 [详细...]
      2011/08/17 16:28:2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