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8)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tag" 印象--我的作品--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从“技” 入“道——中国画“六法” 之再认识
    2. 从“技” 入“道 撰文/林维 南朝谢赫云:“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又云“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赅,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认为:对于六法“自古画人,罕能兼之”。 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论气韵非师一文中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 据此我们认识到“气韵生动” 其实是指画外功夫,是由心性自我修行的程度决定的,是形而上的意义,也就是 [详细...]
      2013/05/17 15:29:0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浅探传统中国画色彩与当代价值
    2. 摘要:在以中国传统哲学的依托下,中国画色彩历经从随类附彩重“周有色”到“墨分五色”的演变。从有色发展到“无色”,形成了中国画色彩独有的设色面貌和色彩系统,世易时移,历史进入20世纪的工业化时代、后现代时代,审美意识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传统色彩观在现代境遇中如何转型,在中国画多维度、多向度的现代化转型中该起到怎样的作用,是当代中国画众多问题中很有价值的一个思考方向。   关于中国画色 [详细...]
      2012/11/19 16:30:3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为中国画----中国画学院教学与创作发展思路
    2. 中国画学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成立的绘画科,1922年改称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的国画系。在历经80多年的发展变迁过程中,中国画学院经历了1928-1929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的国画系,1934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以及1954年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画系,1958年的中国画系以及2005年的中国画学院。   中国画学院一代世纪辉煌的前辈艺术家朝斯夕斯、心无旁骛地沉浸在艺术王国之中,以深邃的智慧、敦厚诚信的治学精神,独立而不倚、自强而不息,以他们辉煌的 [详细...]
      2012/08/31 08:50:4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画基础素描教学研究—线描、线性素描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
    2.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曾指出:“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渊源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19世纪俄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曾说:“艺术的最高的一方面就是素描,而其他所有添加的东西都只能起辅助作用。”他又说:“素描是一切的基础,是根基,谁要是不懂得或者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立足之地。”可见,在西方美术教育中,素描是极重要的。而在中国美术教育中,素描对于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锤炼艺术语言和探索诸般艺术规律从而提高艺术素养和造型能力,也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我们不禁要问:在学院里中国画的教学中,素描也是无可争议的造型 [详细...]
      2012/08/31 08:49:3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画“笔墨”散谈
    2.   中国画概念   中国画是指唐、宋、元、明、清历代社会中一脉相承的绘画。唐、宋时期的院体画、工笔画、宗教壁画等;元、明、清文人画的主流形式,诗、书、画、印于一体;以笔墨为本体语言,以骨法用笔、气韵生动为审精神的绘画形式,其根本区别于西方绘画。   什么是笔墨   可以这样说,一幅立意、立象完整,以用笔、用墨为手段,总体经营中形成的笔墨结构为“笔墨”,充分、完美地表达中国画的气韵、气象为好笔墨。   这里摘录童中焘先生论“笔墨”的一段论述,比较清楚地阐述了什么是“笔墨”中国画以笔墨为主体,即是说,中国画之体,由“笔墨”立。什么是“笔墨”呢 [详细...]
      2012/08/03 17:49:3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施大畏:大写意使中国画的视野更宽
    2. 时间:2010年8月21日   采访整理:李东星   摄影:岳增光   李:作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同时也是此次“12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写意中国·中国国家画院2010大写意国画邀请展”的参与者之一,您对国家画院在主办这样一个展览有怎样的看法?   施:我觉得国家画院做得非常好,有一次杨晓阳院长和我聊天时说:“国家画院应该是全国画家的办公室和联络处”。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好,画院这个机构 [详细...]
      2012/07/26 16:52:0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石齐:中国画创新首先看艺术教育
    2. ——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第五期新中国画画家班开学  20世纪的艺术是一个强调艺术家独创性的时代。作为有着深厚历史传承的中国画,每当谈到创新这一课题时,普遍感到举步维艰。中国画从文人士大夫的圈子扩展到社会,拥有了十分广泛的基础,并形成独特的艺术体系和特定的美学范式。这种比较稳固的形态为后来人的创新形成了无形的枷锁。与传统画作的“面熟”之感,相对应的是当那些看起来不是很顺眼的“现代”中国画。面对走传统路线的庞大画家队伍一部分画家正在苦苦 [详细...]
      2012/07/25 15:24:0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画发展需要“正本清源”--访政协委员龙瑞
    2.   与美术界其他政协委员不同,龙瑞委员身上除画家一职之外,还有其他“标签”: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美术观察》杂志主编等。这使得他的思考不仅停留在美术界的发展,还延伸到文化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及党员艺术家在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行动。不得不承认,在今年的“两会”采访中,这是记者“遭遇”到的一个最长采访——整整3个小时。   当代中国美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记者:龙院长,我记得您去年的提案是有关昆曲的内容,今年您又关注些什么新内容吗?   龙瑞:今年我想重点提出加强“当代中国的美术基础理论”建设问题。中国美术基础理论是 [详细...]
      2012/07/14 14:14: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谈中国画“四写”教学——摹写、写生、速写、默写在中国画系人物科教学中的意义
    2. 一、摹写(临摹)   学习传统首先要明确目的,然后还要讲究方法。目的不明确,为继承而继承,只能是抱残守缺,重弹老调,这样的学习在书斋中钻得愈深,就愈脱离现实。练了嗓子,就是唱不出时代之歌声,岂不白废?但如果明确目的,而没有正确可靠的方法去实现,那幺,学习传统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推陈出新当然就成为不可能的了。   作为学习传统的重要手段之一的“临摹”、作为国画教学重要手段之一的“临摹”,在国画系应占有重要地位,不可忽视。我国的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具有自己特殊的发展规律,不承认这种特殊性是不对的。有的人喜欢戴了西洋的眼镜来看中国画,说这 [详细...]
      2012/06/30 15:00:5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何家英:中国画需要学习素描
    2. 不久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题为“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大展,展示了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以来几代艺术家的数百幅素描作品,出版了有关文献集,并举行了学术讨论会,在学院和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对此,雅昌艺术网对中国美协副主席何家英进行专访。   雅昌艺术网:前段时间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了“素描六十年大展”,展览引发了各界对素描的讨论,您如何看待素描的作用?   何家英:素描是绘画的一种基础性手段。所谓“基础性手段”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初学画的时候那个大的绘画基础,要从画素描开始,这是最基础的东西。它从如何认识对象,以最单纯的黑、白关系来处 [详细...]
      2012/06/21 11:30:3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543(s)   8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