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8)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tag" 作品--艺术思想--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何水法:艺术传承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过程
    2.  此大师,非彼大师也。   尽管何水法先生很排斥大家把他叫做"大师",也有极其少数的人还对他大师的称号有过非议,为此,在去年的一个重要场合他还郑重其事地告诉记者们,"大师"是别人给他封的,不是他自己给自己的。可大家还是喜欢把他称为"大师",在这里,我们也称他为"大师",这是对艺术的一种尊敬,也是对何老师艺术成就的一种肯定和认可,更是对他为人品质的一种敬仰。   何先生在中国画领域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他画花,花开放,不是一支半 [详细...]
      2012/06/11 16:25:3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写 意——贯通古今的文化命题与求解
    2. 写意 目前中国画坛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工笔画大大多于意笔画,尤其是大写意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大画明显多于小画。我认为,一味的追求大是没有意义的,大画不等于大手笔,很多画大而空洞,根本没有什么看头;有的猛一看效果还可以,但同样经不起推敲。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时常跟年轻的花鸟画家朋友们相互探讨:他们基本上认为,画写意作品太难了,尤其是大写意。相比较而言,工笔画可以慢慢“制作”,只要技术程序完成了,作品也就完成了。实质上,这种“技术主义”倾向,丧失了灵气与性情,丧失了艺术的天趣、率性,与古代工笔画注重笔墨的传统已有了很大偏差,它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描出来的 [详细...]
      2012/06/05 16:07:5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刘大为谈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
    2. 记:您认为首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最大特色是什么?在展览组织、评选形式方面有怎样的新创举?   刘:这次双年展的特色首先是创意,展览有一个明确的学术定位,提出“意之大者”这样一个指向鲜明的主题。在筹备、论证阶段,几位评委会委员都谈到,中国画的艺术语言、表现模式,有它自己独到的特色。中国画中的“形”是现象的,视觉可见的,但通过画面表达的“意象”、“意趣”却是在画面之外的,是更深层次的表达,这正是中国画的本质。中国画注重形神兼备,或者不完全注意“形”而注意表达“意象”,所以这次在展览中突出中国画的“意象”,这一宗旨是回归、突出、阐述中国画的本质。 [详细...]
      2012/05/14 09:41: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杭州余杭-超山梅花节首届中国水墨论坛雅集 姜宝林先生发言段落
    2. 姜宝林:我也不是研究理论的,是搞实践的,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点想法。我现在已经是年近古稀,把50年来的艺术生涯做一个回顾和总结。今年在中国美术馆、宁波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办一个回顾展,我这50多年的艺术回顾,特别是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和对几个现代大家的研究,坚定了我的创作理念,用一句白话来讲,就是既要笔墨又要现代,要笔墨里面包含着要有中国语术性,要有中国文化性,更要有中国丰富的笔墨语言,这个是不能舍弃的,离开了笔墨就不是中国画,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因为笔墨没有新旧之分,只有高低和雅俗之分,我们对中国优秀的笔墨传统掌握的越多,你将来创造手段就越高,你基础越深厚,你将来就会越好。所以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笔墨经 [详细...]
      2011/10/13 10:54:1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