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自古非常重视对“生命”的表现。朱熹认为生命的表现是“活泼泼地”,鲜活的人物、自然中的动植物、四季变换的风景演绎着生命的不断更替。清代宫廷画家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提出“活脱”两字诀,正是通过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绘画表现鲜活的生命气息。“活脱”观源自邹一桂毕生的绘画实践,体现出对明清绘画程式化的反思、对唐宋花鸟画的崇尚以及考释学严谨治学之风的影响。邹一桂以文字阐述何为“活脱”以及如何达到“活脱”,并强调画唯有达到脱,“斯真画矣”。因此,在他看来,“活脱”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指导准则,是画之为画重要的评判标准,是形神兼备的思想外化,是气韵生动的深化解读,也是艺术境界的时空转化。
[详细...]
2025/07/18 08: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