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水图卷中的图像叙事研究——以明代萧云从《南岳七十二峰图》为例
    2.   【摘要】明代姑孰画派创始人萧云从创作的《南岳七十二峰图》是目前存世较古老且较为完整地记录南岳七十二峰的图像文献之一。本文以图像叙事学的视角,从构图布局、主题内容等维度深入分析该图卷的艺术特征,进而探讨其在潇湘地域文化传播与山水画创作中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南岳七十二峰图》;图像叙事;空间重构   在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画艺术领域中,南岳衡山不仅以其险峻秀丽的山势、变幻莫测的云海著称,更因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文化而享誉天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重要题材之一。   明代萧云从所作的《南岳七十二峰图》作为南岳衡山文化的重要 [详细...]
      2025/05/22 08:25:00 来源:大河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踏遍锦绣山河,铭刻文化记忆——看吴为山雕塑《徐霞客》
    2. 徐霞客(雕塑) 高3.6米 2007年 吴为山 五月的太湖畔,烟波浩渺,山水相映。在江苏省无锡市鼋头渚旅游风景区,一尊高3.6米的雕像巍然矗立,以行者的姿态与天地对话,引人驻足。这是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2007年创作的《徐霞客》。塑像中,徐霞客头戴母亲赠送的巾帽,手持拐杖,身披箬衣,双腿坚实有力,仿佛正踏上那段他穷尽一生探寻的壮丽旅程。这尊雕像,不仅凝固了“游圣”的探索英姿,更将中华文明“读万卷书 [详细...]
      2025/05/21 08:19: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向美而行——王启胜美术作品展”在威海开展
    2. 5月17日上午10时,由中国民主同盟威海市委员会、威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威海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威海市美术馆、威海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向美而行——王启胜美术作品展”在威海市文化艺术中心4楼1号厅、2号厅隆重开展。 此次展览涵盖了王启胜不同创作时期、多种表现风格的艺术精品力作,既有饱含人文情节的传统水墨山水,笔墨生动酣畅,意境空灵幽远,吸收北派山水画传统精髓,融入时代气息与个人山水情怀;也有浑厚苍润的重 [详细...]
      2025/05/20 08:25:28 来源:威海市中华文化促进会 编辑:静愚
    1. “心象游踪——冯东东作品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
    2. 5月17日,由重庆大学、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主办的“心象游踪——冯东东作品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重庆工笔画学会副会长、重庆青年美协副主席冯东东先生近241件作品,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面貌和独到的艺术哲思。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25日。 [详细...]
      2025/05/20 08:13:02 来源:网络 编辑:静愚
    1. 刘万鸣:“意笔精微”的阐释与思考
    2. 《山水写生》 绢本水墨 23x18cm 2021年 “意笔精微”是我多年来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追求,“精微”一词出自《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君子恭奉德性、学思致知,于广大处和精微处体会道之显现,以中庸的方式表达道之高明。“致广大而尽精微”体现了儒家既尊奉道体之大,又穷尽道体之细,既从广大处着眼,又从精微处入手,从而于平实中达到高明的中庸智慧。“精微”和“广大” [详细...]
      2025/05/20 08:08:28 来源:荣宝斋 编辑:静愚
    1. 当艺术遇见星光:这场公益展让画笔描绘共融之路
    2. 五月的浏阳河畔,一场特别的艺术之约温暖启幕。第二届“玉汝于成”慈善活动暨“共融之光”艺术作品展在湖南省圆点美术馆拉开帷幕,100余幅来自特殊艺术家和“星星儿童”的画作,如同璀璨星芒,照亮了初夏的长沙。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湖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谢丽芳的分享,道出了活动的初心——为自闭症等特殊儿童搭建艺术表达的舞台。展厅内,一幅名为《星与空》的画作前,观众驻足凝视:深蓝画布上,明黄的星星与柔和的月亮交织,仿佛是孩子们用画笔诉说着内心的宇宙。 开幕式现场,全国自强模范罗胜利的故事打动了众人。她用自身经历告诉大家,“艺术不是天赋的特权, [详细...]
      2025/05/20 06:38:38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编辑:静愚
    1. “塬上云渚——叶茂林教授师生陕北水墨写生展”将开展
    2. 前 言 五月,清风裹着花香漫过校园小径,教学楼檐角漏下的碎金般阳光,晕染着青春的蓬勃意象。蝉鸣未起,小荷初绽于校园荷塘,蜻蜓立尖的刹那,恰如艺术创作与探索的浪漫伏笔——在仲春与初夏的转译间,“塬上云渚——叶茂林教授师生陕北水墨写生展”悄然展开关于地域、传统与当代的对话长卷。 跨越山海,以灵动笔触与饱含张力的线条叩击陕北黄土高原的肌理,一场跨越千里的“视觉转译”就此启程。此次展览汇聚叶 [详细...]
      2025/05/19 08:46:03 来源:网络 编辑:静愚
    1. 挖掘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力量
    2. 流行文化,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社会整体审美素质。这几个词,不断地在我的脑海中冲撞。 先说一个人,齐白石。齐氏的画风,开始并不是那个样子。他北漂之后,据说是学八大山人的风格入市,可是当时并不受欢迎,门庭冷落。后听陈师曾之劝,自出新意,把画的风格从冷逸荒寂转变成热烈明快,仍然是生活中的花草和物件,加上大红大绿的色彩,甚至独创了红花墨叶的组合,就变成极具生机、极富喜庆的样子,活泼泼,水灵灵,人见人爱。神韵中所饱含的自然生机和昂扬力量,恰恰是当时京师的人们所共同向往的。 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齐白石就是从自然中捕捉素材,通过艺术提纯,创 [详细...]
      2025/05/19 08:07:25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积墨为骨 诗心化魂——李可染作品画评
    2. 李可染 漓江山水天下殊 96.5×79.1cm 1984年 题识:万山重叠一江曲,漓江山水天下殊,昔年泛舟漓江遇雨,暮色苍茫中得见江山浑厚,云烟带雨,气象万千。兹写其大意以未落前人窠臼为快。一九八四年春二月可染作于师牛堂。 钤印:李、可染、陈言务去 李可染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实践和革新,创作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强烈艺术个性的新山水画 [详细...]
      2025/05/19 07:54:54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第十一届“青未了”开展
    2. 第十一届“青未了”开展 一览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山东美术馆承办,山东省内各高校美术院(系)协办的第十一届“青未了——山东省高等学校美术院系应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于5月9日精彩亮相山东美术馆。 历经十一届深耕细作,“青未了”已成长为集学术建构、人才孵化、美育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平台。通过持续深化的馆校联动机制,既促进了高等美术教育的学术共振,亦拓展了美术馆公共美育的辐射维度,得到了山东省各大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详细...]
      2025/05/18 18:40:52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