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从博物馆到城市文化客厅
    2. 暑期过半,与火热的天气一样,“博物馆热”持续走高。7月以来,古琴、昆曲、西安鼓乐等不同形式的传统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轮番上演;国家自然博物馆策划的“博物馆之夜”活动吸引了大量青少年观众,楼体灯光秀、科普剧、藏品故事会、自然讲坛等14项近220场次的晚间科普活动创意十足…… 博物馆已悄然打破传统边界、突破静态陈列,以创新姿态深度融入社会教育体系,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从历史的旁观者转变为文化的参与者。 空间再造 不久前,北京通州燃灯塔下,运河号子与印度塔布拉鼓声交织,拉开了“2025京津冀古建音乐 [详细...]
      2025/08/05 09:05: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AI技术:书法展览的创新引擎
    2.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AI技术宛如一股强劲的创新力量,为书法展览这一古老艺术展示形式注入了全新活力,引发了一系列深刻变革。从提升观展体验到拓宽传播边界,AI技术全方位重塑了书法展览的格局,成为推动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蓬勃发展的关键引擎。 AI驱动的观展体验革新 传统的展厅展览,观众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往往只能依靠自身有限的知识储备和现场有限的文字介绍来理解作品。而AI技术的融入,彻 [详细...]
      2025/06/28 09:36:30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人工智能时代,书法教师何为?
    2. 作为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面对AI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书法教师的角色定位要立即转变,不能故步自封,停滞不前。随着AI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艺术领域的知识讲授和知识传递任务将逐步由人工智能承担,至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测验评分等,这些工作将慢慢由AI辅助完成,有的AI软件甚至比教师完成得更快速、更精准、更高效。AI可以传授给学生知识,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提升学生应用新技术的能力。然而,教育是一份人与人相互影响的工作,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个过程是慢慢进行的,潜移默化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 [详细...]
      2025/06/28 09:35:34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以后书法还可以这样写
    2. 机械手臂正在写书法 AI技术的介入正在为书法这一传统艺术注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其影响已超越简单的“机器模仿人类”阶段,正在重构创作、教育、商业的底层逻辑。在AI来临后,还有哪些脑洞大开、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举,是我们目前没想到的,或者说AI让这个行业发生了更有趣的变化和带来质的改变?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DeepSeek时,它给我总结了许多,有些显然太过超前和科技,超出我们的认知,但其中有几条确实让人眼睛一亮 [详细...]
      2025/06/28 09:35:30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AI不是取代书法,而是推动发展
    2. AI已然成为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AI的迅猛发展,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艺术界域来看,传统的艺术思维和生产方式与现代革命性技术的直接碰撞,让当代的人们似乎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当人们看到AI艺术作品的时候,一方面,人们感叹AI技术的强大而充满好奇与期待;另一方面,人们不免担忧自身价值可能受到AI的冲击而处于焦虑之中。不过,兴奋与阵痛交织过后,艺术界已是逐渐理性地去面对艺术与科技与新时代的深度融合。而在这具有革命性的AI时代,作为书法工作者,亦是应该以积极且理性的心态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具体来讲,有两个方面需要书法家认真思考。 其一,书法创作更加注重体现个 [详细...]
      2025/06/28 09:24:12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越是现在越需要人文关怀
    2. 最近确实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技术和人的关系问题并不是最近才面临的问题。20世纪的存在主义之争本身也是跟机械复制进步的历史相关联的。目前比如说像短视频的投送机制能够推测用户画像,这可能会导致用户一直处在自己舒适的静态区域里面。越是这样,则越需要人文关怀和教育,比如培养思辨能力和自我分析的能力。 AI对于我处理一些简单沟通信息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因为它可以很快地帮我把一些英语邮件转回成中文或者把中文邮件转回成其他语言。但是如果说我需要处理一些比较学术性的写作的时候,其实AI并不能提供很好的解答。正是这样一种话语深度之间的“缝隙”,让我知道其实人的知识并不会在短时 [详细...]
      2025/06/28 09:23:17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我正用愉快的心情拥抱AI
    2. 曾翔 白居易《斋居偶作》 32×68cm 2025年 书法的核心就是书法本身。当下很多人把书法的核心说成是文本内容、是文化、是情感等,我以为都失之偏颇。其实书法就好比一个人的心电图,是人的精神的一种流露。所以这才是它真正的核心,它不需要其他的东西来代表。 AI是把混沌的世界变成清晰,变成可以计算,变成有条理,可以很清楚地看见,把世界的混沌状态变得让我们明明白白。 [详细...]
      2025/06/28 09:22:32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AI时代,书法应该重新回到“人”
    2. 陈振濂 书法作品 从某一些方面来说, AI对书法的影响是“致命”的 AI的运用范围非常大,牵涉的面非常广。人工智能的三个核心要素是算法、算力、数据,就书法而言,冲击是非常大的。如我们把陆维钊先生、沙孟海先生所有作品的风格、形式、技法等数据输入,只要有足够多的数据,我们想复制他们的书法就轻而易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把“作品”作为一个结果,AI取代书法家是非常容易的 [详细...]
      2025/06/28 09:20:38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从视觉奇观到叙事驱动 沉浸式体验重塑文旅空间
    2. 游客在苏州拙政园体验VR漫游。新华社发   戴上VR眼镜,看完规则介绍,眼前一黑,真实的自我和世界仿佛消失了,眼前再亮起时,已经置身另一个世界。而在VR眼镜之外,上帝视角观看,一群人正在开阔的空间内,时而小心踱步、时而躬身行走、时而四处张望、时而原地打转,像梦游一样做着奇奇怪怪的动作……这就是时下流行的沉浸式体验的一种 [详细...]
      2025/06/25 08:21:56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在壁画里“梦遇敦煌”
    2. “梦遇敦煌·文化数字馆”沉浸式体验场景。 中传文旅公司供图 敦煌不止有驼铃与黄沙,更有一场跨越千年的“梦境”等你来探秘。近日,由中传文旅公司与敦煌文旅集团联手打造的“梦遇敦煌·文化数字馆”开馆。该项目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华文化智能传播工程”,深度整合敦煌文化艺术精髓与前沿数字科技,让莫高窟壁画、月牙泉传说、丝路驼铃等文化符号突破时空限制,焕发千年敦煌的时代风采。 [详细...]
      2025/05/22 07:58: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1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