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艺术家联展

      作者:核实中..2017-06-24 00:15:17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26)“在×上海”艺术家联展

          展览名称:“在×上海”艺术家联展
          展览时间:2017/07/02~2017/08/02
          展览地点:[上海]-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西路567号R108-(SGO Gallery)
          主办单位:SGO Gallery
          参展艺术家:卜金、蔡广斌、陈丹阳、陈航峰、丛丛、高珊、顾奔驰、郭庆玲、胡友臣、黄赛峰、计文于&朱卫兵、江宏庆、蒋乃骏、梁浩杰、刘溪、马良、毛唯辛 宁佐弘、庞海龙、SALVO PASTORELLO、三水、宋兮、于幸泽、翟轩弘、朱敬一、赵航&董晓禾

        开幕时间:2017年7月2日 16:00

        策展人:顾耀峰 苏冰


        地缘对艺术家的影响,是目前研究艺术家诸多角度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方向,本次展览即是尝试以居住在上海的艺术家为群体样本、从这一方向研究某些群体共性和个体差异。

        在常规的判断系统中,对艺术家构成影响并进行评述的外部要素通常有以下几点:一、受训过程(教育);二、成长经历(体验);三、前辈好友(人际);四、重要转折(事件)。但地缘对艺术家的影响却草蛇灰线一般存在着。

        展览名《在x上海》,“在”,现代汉语中不同语境里呈现的词性有动词、副词、介词、助词……古代汉语中也有作为名词存在。本次展览中它作为名动词存在,即:在,表示一个位置的确立,是为名词;同时,它亦表示抵达、到达某个区域(而非时间),是动词。上海,表示既是“上海”这个行政区域,也是“上海”这个地理区域。将这两个词集合但又有分隔符,要表述的是:“抵达到(上海)这个既是地理区域又是行政区域内,艺术家受此影响是什么”。

        在上海的很多当代艺术家,关心的是艺术语言的混搭,不那么关心单纯的艺术面貌;关心的是同一母题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那么关心母题之间有何巨大差异;关心本我在不同语境中的碰撞,不那么关心单一的本我或语境其本质是什么。

        地缘艺术和地域艺术最大的不同在于,地域艺术在某一时间段内相对稳定,它跟历史、风俗、事和物的传承有关。地缘艺术是因受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城市(也包括农村,为方便表述仅以城市指代)动态发展而形成的艺术指向,它是多方合力下的一种动态性呈现。

        本次展览包括有绘画、装置、影像、摄影、行为等多种作品形式,参展艺术家近30位,以目前国内艺术家人口最多的70后、80后为主,兼顾其他年龄段。除了“人口最多”这一因素外,还因为这一群体的稳定性和可塑性都已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阶段。

        最后强调,地缘的影响常常会被误解为地域的影响或者拉帮结派,显然这并非本次展览希望的误读。地缘性的表达,在我们的策略里,这是开始,并且我们会始终控制在“笼统”这一层面,笼统在这里是中性词义,是一种姿态和尺度。因此,在提供一些方向和暗示后,我们不对艺术家个体做任何具体评述,而是将之留给观众思考、或者反诘。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41(s)   2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