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江的作品,可以让人联想到“新表现主义”绘画,当代艺术中的绘画动机和表现的目的,往往具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有些画家设法远离经典,而有些画家则努力进入经典,他的作品一方面具有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和经典保持联系,但是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表明他同时希望和经典绘画有不同的面貌。
表现主义艺术、新表现主义艺术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艺术家不太在乎具体、个体意识,不在乎社会“主题”,而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个体意识,他的作品中体现得很清晰,或是因为时代的变化造成艺术家本身的思维、创作风格的变迁。在绘画中体现出来的是比较少明确的社会题材,极少政治内涵,更多是自己感受和率意的表达。杨培江的作品都具有奔放的表现情绪的特点,而不太具有社会议题的隐喻性。这种强调自我,而不再强调社会主题的倾向已经形成一个绘画上的潮流,创作上不再对社会问题有那种悲天悯人的立场,而转向神秘主义、原始冲动,既是自己的逻辑发展结果,也是大艺术氛围的一个走向。
广州:
展览名称:散物乡村——杨培江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2年9月14日-23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前言
笔触潦草,泼辣,大刀阔斧,快刀斩乱麻,这些都是杨培江近期所画之画的特点。由此使我想起韩玉涛先生在近期著作《写意论》中借鲁迅之言,对鲁迅的“艺术趣味”隆重提点: “我以为如果艺术之宫里有这么多麻烦的禁令, 倒不如不进去,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着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通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也未必不及跟着中国的文士们去陪莎士比亚吃黄油面包之有趣。而我所获得的,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
对鲁迅的这一段话,年轻时候动心的很,并当成自己的理想写照。但垂垂老矣,血已变成了水,不意间又听到韩先生的解读和点拨,忽悟出一层新的深刻。所以,就借韩翁之意, 抄鲁公之语,来说明或概括我对杨培江的画的感受和认知,多余的话似乎不能再讲了。再讲就是狗尾续貂。而且鲁迅说写文要“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将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是怎么做起小说来》)
所以,如果把鲁迅的话和杨培江的画联系在一起想一想,就什么意思都有了。
但是,对杨培江的画画状态倒可以说几句。
现在是和平环境,无处不风花雪月,靡靡之音,人与人之间也都是阿谀奉承的敷衍了事,表面上一派温柔,实则掩盖的却是寒及骨髓的冷漠。因为,社会缺失了热情、尖锐、深刻、 激励的批评的“大爱”。所以,看杨培江这样敢于用一种直率到近乎撕裂的情绪去作画,令人有些惊异。因为,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画家很容易被饿死或被揍死,或者就被孤愤困死,奇怪的是,杨培江居然活得很好,很自在,而且还很有些“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佯狂。所以,如何应对现在这个社会,我们还得再认真的思考和检讨。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一般真有本事的人,都比较清楚自己的斤两,因而就能很好地驾驭自己,同时也能驾驭环境。你看,杨培江在大学教完书,就到海边一栋不好也不坏的房子里去画画。画的就是路过看到的人、狗、马、牛和由此引起的鸡飞,狗走,人闹。内容简单明了。然画久了,就有了主题,也就形成了所谓的“绘画语言”,当然就“门户自立”。这种状态就是书里讲的,经过“必然” 到达 “自由”,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可以不看别人的脸上而生活了。这时候,人也就会有一点豪气。但这种豪气,全然不是肝胆相照之类的虚张声势,而是面对荣辱得失的一种“淡然”和“安份守己”。杨培江大致如此。
然而, 不通达人情, 不洞明事理, 安能达此境界?!另外,可能还因常年住在海边——“山高皇帝远,悠然见蓝天。”
所以,杨培江能依自己的模样和爱好,画自己想画的画,找自己想找的乐,按自己想好的活法活,很不容易,很有本事。可钦,可佩。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 王 见
2012 年 8 月 8 日
厦门:
展览时间:2012年9月8日至9月30日
策 展 人:陈春发
主办单位:厦门宏宝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展览地点:厦门宏宝斋画廊
地 址:厦门市思明区镇海路72-74号
电 话:0592-2071683 13860192788
E -mail : hbzart@163.com
网 址:http:// www.hbzart.com
前言
杨培江老师是个很杰出的画家,水彩、水粉、油画、国画都画得很好,这一次他展出了新作一批,很有特点,看了他的作品,我马上联想到“新表现主义”绘画,有一种内在的关联。之所以有这个联想,实在是因为他的作品中这种自我感受的强烈表现的特点引起的。当代艺术中的绘画动机和表现的目的,往往具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有些画家设法远离经典,而有些画家则努力进入经典,杨培江老师的的作品一方面具有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和经典保持联系,但是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表明他同时希望和经典绘画有不同的面貌。
王受之
2012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