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不属于:印度电影的过去与未来”(影展)暨印中电影与社会思想对话(论坛)
作者:核实中..2011-11-25 11:24:11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展览名称:“你不属于:印度电影的过去与未来”(影展)暨印中电影与社会思想对话(论坛)
展览时间:2011/11/25~2011/12/25
展览地点:[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
参展艺术家:
印方学者和导演简介
阿希什•拉贾德雅克萨(Ashish Rajadhyaksha)是班加罗尔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e and Society)的高级研究员。他的职业生涯从进入政治新闻业开始,并从1980年代起写了大量的关于电影的论文。他曾在全球很多地方教授电影课程,包括贾达沃普尔大学的电影研究系,韩国国立艺术大学等。他写作、出版了《胶片时代的印度电影:从宝莱坞到“紧急状态”》(Time of Celluloid: From Bollywood to the Emergency),并与保罗•威尔曼合著《印度电影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of Indian Cinema),《李维克•伽塔克:回到史诗》(Ritwik Ghatak: A Return to the Epic)他还编了一系列关于印度电影的书,包括《基肖尔•库马尔的悲与喜》(The Sad and Glad of Kishore Kumar),与阿米里特•甘戈尔合编的《伽塔克:论点/故事》(Ghatak : Arguments/Stories),与马可•穆勒合编的《印度电影的冒险史》(L'Avventurose Storie del Cinema Indiano),与兰尼•卜拉合编《回头看:1896-1960》(Looking Back, 1896-1960)。
北京:11月20日-11月27日上午;11月28日晚-12月2日下午
活动安排:
11月20日下午 库布里克书店新书发布;11月25日下午 晚上 北京开幕
11月26日上午 伊比利亚 论坛第一场;11月27日上午 伊比利亚 介绍电影
11月29日下午 北影介绍电影
阿维吉特•穆库尔•基肖尔(Avijit Mukul Kishore)是一位摄影师、电影制作人,在孟买工作,常与影像艺术家与纪录片作者工作。他在德里长大,毕业于印度学院历史系。这期间,他与菲萨尔•阿卡兹(Feisal Alkazi)的音乐剧场工作坊合作,并参与印度国家电视频道Doordarshan为儿童与青少年制作的节目。他在浦那印度电影电视学院(FTII)学习了电影课程后去到孟买。他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展播,并获得了评论界的赞誉。《家庭掠影》(Snapshots from a Family Album,2004)在实验影片中给自传体形式与深度提供了新的视角。《全球认证》(Certified Universal)在2010年柏林双年展中展映。《垂直城市》(Vertical City)在2011年莱比锡国际纪录片与动画电影节、英国谢菲尔德纪录片节中展映,并在伦敦国际纪录片节与喀拉拉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赢得评判团特别表扬。阿维吉特还深入参与几所科研与文化机构的教学工作。
北京:11月28日晚-12月3日下午
活动安排:11月30日 晚 导演圆桌 北影
梁日明(Lawrence Liang)是另类法律论坛(ALF)的发起人之一,这是一个热衷于社会法律事件的律师团体。他的研究兴趣在法律与文化的交叉点。目前他在写作一本谈论法律、正义与电影的书,并在过去在版权与审查方面从事法律与电影的交叉工作。他是专著《性、法律与录影带:公众在看》(Sex, Laws and Video tape: The public is watching)一书的作者,并发表过数篇关于法律与电影的文章。梁日明曾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富布莱特访问学者。
北京:12月1日晚-12月3日下午
活动安排:12月3日下午 UCCA 论坛4
帕罗米塔•沃拉(Paromita Vohra)是一位来自孟买的电影人、作家,也是一位策展人,她的工作混合了虚构与非虚构的内容,来探索都市生活、流行文化、性别、政治与欲望等主题。她制作的纪录片包括关于文化、版权、市场与艺术的纪录片《犯罪伙伴》(Partners in Crime),关于小报新闻与道德监管的《道德电视与爱的圣战:惊心动魄的故事》(Morality TV and the Loving Jehad: A Thrilling Tale),关于厕所与城市的《排队撒尿》(Q2P),对天主教女孩刻板印象进行俏皮探索的《桑德拉在哪里》(Where’s Sandra);孟买世界社会论坛的印象派影片《正在进行》(Work in Progress);通过土地与食品政治探索孟买都市形象的影片《国际大都市:一城双记》(Cosmopolis: Two Tales of a City),关于女性主义的个人电影《无限女孩》(Unlimited Girls);关于印度、南非与美国的女性用法律改变生活与社区的《女人的位置》(A Woman’s Place),以及孟买纺织厂区里女性食品工人的合作社《安纳布尔那》(Annapurna)。里尔3000(Lille 3000)与新德里的“持续抵抗”(Persistence/Resistance)影展都曾举办过关于她作品的讨论。她的作品还曾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与伦敦韦尔科姆美术馆(Wellcome Art Gallery)进行展映。
她还曾创作过全球发行的剧情片《静水》(Khamosh Pani/Silent Waters),以及纪录片《我所了解的关于她的事》(A Few Things I Know About Her)《 如果你停:在工艺博物馆》(If You Pause: In a Museum of Craft )以及《宝莱坞的特技替身演员与肤浅》(The Stuntmen of Bollywood and Skin Deep)。她的作品主要发表在几部选集与期刊,包括《关于孟买》(Bombay Meri Jaan: Writings on Mumbai);《电动羽毛:关于当代印度色情书籍的特兰克巴尔书》(Electric Feather: the Tranquebar Book of Contemporary Indian Erotica),《孟买黑色电影》(Mumbai Noir),《休息:企鹅版学校生活》(Recess: The Penguin Book of Schooldays),《不同梦想:全球新女性主义作品》(Dreaming Different: New Feminist Writings from Around the World),《第一证据:印度的新作品》(First Proof: New Writing from India),《符号》(Signs),《南亚流行文化期刊与放映机》(The South Asia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and Bioscope)。她目前为一个受欢迎的周报专栏写作,在做印度纪录片史,并在写作一部关于印度爱情的非虚构作品。想了解更多,请浏览www.parodevi.com。
北京:12月1日下午-12月2日下午
活动安排:12月2日下午 晚上 北影圆桌会议第四场
迦琪•森(Gargi Sen)是一位电影作者、策展人、发行人和制作人。她曾在艾哈迈达巴德国立设计学院学习视觉传播(1986),之后在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拿到了大众传媒研究方向的第二个硕士学位(2002)。她是注册的非营利机构魔灯基金会(Magic Lantern)的执行总监,该机构自1989年起从事文化与权利相关工作。
森自1989年开始了她的电影生涯,并拍摄了20多部关注当代社会议题的纪录片。她有多部作品获奖并在国内外电影节展映,也被用于不同的社会行动。她还围绕媒体与社会的话题进行写作,开办媒体文化与倡导的工作坊,并教授电影与传媒理论。她指导了很多印度及国外的独立纪录片,并策划很多国内、国际不同主题的电影展,并帮助更多人认识电影。
她于2005年成立了一个名为“正在建设”的非赢利国家电影发行中心,旨在发行、传播独立电影。被构想为公共电影档案馆的“正在建设”,目前已藏有300多部独立纪录片,其中30%都是国际影片。2008年,她构想了一系列不同于主流的电影节,命名为“持续抵抗”(Persistence/Resistance),以展示他们发行的纪录片。电影节每年在德里举行,并到印度乃至国外不同的城市巡回展映,它被构想成一个共同空间,在其中电影、电影创作者和观众在一起,与纪录片建立联系。
自2010年起,森开始从事纪录片制片,目前她已制作了三部纪录片。
北京:11月24日下午-12月3日下午
活动安排:11月25号 开幕;11月28日下午/30日下午/1日下午 介绍电影
桑贾伊•卡克(Sanjay Kak)是一位独立纪录片电影人,关注点在生态、另类选择与抵抗政治。他的电影《我们如何欢庆自由》(Jashn-e-Azadi ,2007,关于克什米尔冲突),《水上的字》(Words on Water,2002,关于印度中部的纳尔马达大坝斗争),以及《林中的桥》(In the forest hang a bridge,1999,关于东北印度造一座1000公尺的竹藤桥)曾在印度及国外广泛放映。《水上的字》在巴西的世界环境电影/视频节上获得最佳长片。《林中的桥》于1999年作为最佳纪录片荣获印度国家电影奖“金荷花”,以及韩国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的“亚洲凝视”。
他的电影作品包括讲述印度独立50周年时民主状况的《一件武器》(One Weapon ,1997)和《雨的收获》(Harvest of Rain ,1995)。他还围绕迁移的话题制作了电影三部曲《这片土地,我的家,英国-土地!》( This Land, My Land, Eng-Land!,1993),关注印度裔的伦敦边缘市民),《房子与家》(A House and a Home,1993,关注后种族隔离的南非),以及《柬埔寨:缅怀吴哥》(Cambodia: Angkor Remembered,1990,反省纪念碑以及它在高棉社会中的位置。他于2008年参与在意大利博尔扎诺举办的欧洲艺术双年展——欧洲宣言展7,展出《通向未来的圣坛:山丘的记忆》(A Shrine to the Future: The memory of a hill),讲述了奥里萨奈彦吉利山铝土矿的故事。
他出生于1958年,在德里大学读经济学与社会学,是一位自学成才的电影人。他常驻新德里,积极参与到纪录片运动与反对审查的行动中。他偶尔还会写一些政治评论,并是“直到我的自由来临-克什米尔的新暴动”(Until My Freedom Has Come – The New Intifada in Kashmir,2011年5月,企鹅印度)一卷的编辑。
北京:11月28日-12月1日上午
活动安排:12月29日 北影圆桌会议
莫依纳克•毕思瓦斯(Moinak Biswas)曾于贾达沃普尔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后于澳洲莫纳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印度电影史)。莫依纳克在政府学校教授英文4年后,于1993年加入了贾达沃普尔大学新组建的、全印度第一个出现的电影研究系。该系在他的领导下设置了学术项目与师资。他于2008年在贾达沃普尔大学创办了以数码方式展开的艺术与学习中心——媒体实验室。莫依纳克是《移动影像期刊》(Journal of the Moving Image)的编辑,并合编《放映机》(BioScope)、《南亚银屏研究》(South Asian Screen Studies)。他为很多选集和杂志用孟加拉文和英文写作关于印度电影和文化的文章。他最近的出版物包括《阿普及之后,重访雷伊电影》(Apu and After, Revisiting Ray’s Cinema,2006)。他最近撰写并合导了获奖故事片《聚居地的春天》(Sthaniya Sambaad,2009)。
北京:11月24日下午-12月1日上午
活动安排:11月26日下午 伊比利亚prsentation
Q 考希科•穆克吉,艺名为Q,在加尔各答出生长大,今年38岁。他曾于加尔各答大学学习艺术,之后在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工作,执导过上千部商业广告并获得大量的奖项。他后来受到欧洲与日本独立电影的启发,主动退休、改行和搬到其他城市。Q在加尔各答创办了名为OVERDOSE(过量)的先锋艺术工作室,也是一家制作、设计、音乐公司。他现在制作、编剧、拍摄并导演虚构片与非虚构片,并参与观念上的发展。他还对导演音乐电视很有兴趣。
他于2010年导演了独立电影《戆徒》(Gandu),Twitchfilm认为Q给加斯帕•诺(Gaspar Noe)提供了印度的回答。该片在几个国际电影节引起热烈讨论,Q也于南亚国际电影节与纽约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与“最佳影片”奖。Q目前正在拍摄“Tasher Desh”,对泰戈尔的舞剧进行当代改编。
北京:12月1日晚-12月2日下午
活动安排:12月2日下午、晚上 北影映后回应
苏拉比•夏尔马(Surabhi Sharma)是一位独立电影人。她曾在印度电影电视学院学习电影导演,并于2001年拍摄了她的第一部电影。她在孟买大学圣泽维尔学院获得人类学与心理学的文学学士。她还曾是索菲亚理工大学社会交流媒体课程的毕业生。她的电影曾在各种国际电影节放映,并在尼泊尔南亚电影节、巴基斯坦卡拉奇电影节、阿根廷三大洲电影节、印度纪录片制作人协会的评选,以及希腊生态电影国际电影节中获奖。
她的电影主题包括音乐与身份、劳动与全球化以及女性健康。她还编写剧本,导演电视电影与教育影片,并在印度的一些学校的电影系担任客座讲师。目前,她在拍摄一部以迁移、音乐与手机作为主题的长纪录片。
她的电影包括《加哈吉音乐:加勒比的印度》,有关从加勒比音乐中观察到的种族、性别与身份问题;《龟人》,关于一个渔村为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展开的抗争;《在缝纫机的喧闹之上》,描绘班加罗尔服装业女性的生活;《妊娠、处方与协议》,记录了古吉拉特邦南部部落中一家医院推行的一个出色的社区健康计划,以及《发自一个全球城市的笔记》,追踪了班加罗尔服装工人建立的一个风雨飘摇但是举足轻重的工会的工作。
北京:11月28日晚-12月3日下午
活动安排:12月1日晚 导演圆桌;12月3日 下午UCCA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