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与“人化的自然界”(作者:王向峰)

      作者:核实中..2009-09-09 10:43:55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人化自然”也可称作是“人化的自然界”,或者是“自然的人化”。

        马克思在他的《手稿》中对人化自然有一段精辟的论析:

        “自然界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2页。)

        “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你同人和自然界一切关系,都必须是你的现实的个人生活的、与你的意志的对象相符合的特定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6、155页。)

        马克思这些论述包涵着深刻的意义。

        1、自然界和人的关系表现在人所生活的社会是处在自然界中,社会是从自然界中划分出来的,这种划分和人自身的自然人化直接联系在一起,即人化的程度是划分出来的空间所达到的程度,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发展的程度是人自身人化的程度。所以“自然界人”和“社会的人”是有区别的。“自然界人”不一定是达到充分人化的人,或者说没有达到高度人化的程度。“社会的人”则不然。因此马克思说:“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在人还没有达到“社会的人”的程度,还处在原来的自然的蒙昧状态的时候,“自然界人”的本质是浑沌的,人自身不能进行自我判断、了解和把握,也就是说,自然界人不能把自身作为观照的对象。因为自然界人的本质,只有在社会本质意义上说来才是存在的。人在社会中能观照自身,而自然界人是做不到的。审美是社会人具有的能力。只有自然界人能得以社会的人化,才能进行真正的审美。当自然界人发展到社会人的时候,才能把握其在自然界中的本质,这时社会对人来说就成了人对自然人化的结果。

        那么为什么说社会存在是人的自身人化程度的表现?

        人从自然界中创造出赖以生存的空间,空间的创造就是文化的创造,也就是人自身的创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种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等)是维系社会的关系,在非人化的自然界中,这些关系都不存在。环境空间的创造是人非常突出的人化表现。这些环境创造都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以自然界为对象进行精神创造,包括艺术、科技、文化、教育,自然界是精神活动的材料,它标志着人自身达到的程度。如科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内在规律,如天体、物理、医药都原处于自然中尚不可知,经过人化后才成为可知的东西。

        艺术家的创造更显示出人对自然人化的关系把握程度,有人了解得非常透。托尔斯泰之所以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因为他把整个俄国的社会的本质看得非常透;巴尔扎克对资本主义状态下的社会也非常了解,故而能写出轰动整个人类的不朽名著。

        2、自然界怎样成了人与人联系的纽带。自然界作为一个纽带,当人处在自然界人状态下,自然界虽然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能容纳人,但那时的人不能掌握自然界,即使有征服自然界的愿望,也只能在幻想的方式下对待自然界。反映到文艺创造方面,采用神话形式进行思维。如古代的嫦娥飞天必须借助吃药,否则克服不了地球的引力。这就是自然的人化。“纽带”为什么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人自身在自然界中进行劳动,特别是在劳动中结成一种关系,采取协力的方式去改造自然,靠自然这个对象把人联系到一起,这时自然便成了人与人联系的纽带。也就是说,人在社会劳动的情况下,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界成了人与人联系的纽带。如治河、修桥等都是社会性的劳动,由于有了这个自然对象,便把人集中到一起,结成一种合作的关系。“杭育杭育”派就是这样形成的,是合作劳动的结果。在人受自然驱使,完全靠个人活动时,这时的自然界是一种自在的存在,这种自在存在的自然界无法真正成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广泛纽带。但是社会越发展,这个纽带就越突出。

        “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对他说来才成为人。”这句话说明,人的自然存在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存在,也就是只有社会的人化活动中,才造成为人的,自然的感官器官成为人的社会感官器官,以人化的方式去对待自然界,即改造人的自然,创造自然成为人的,达到全面的自然的人化。

        3、自然界对象的存在和人的感觉。人的感觉和感觉的人性来自于这个对象,并通过这个对象得以存在。

        人的感觉或者感觉的人性强调的是人,这些属于人的主观意识性的东西是怎样产生出来的呢?这些东西的产生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在人的对象存在当中表现出来的,是受人的存在条件的驱动、激发下产生的,就是人的对象世界的推动。

        对象世界和人的主体的关系,关键点在于人采取一种主观能动的态度,对自然进行人化。通过对自然进行人化,即对对象的人化,转化为主体性的一种外化的存在。没有这种人化,就不可能有感觉的人性。在这种对自然人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一种关系,人自身对于对象世界外化出了人的感觉和感觉的人性。这时自然(即对象)变成了人。这时,对象不是脱离人而存在的对象,而是进入到主体世界中来了,人在它身上酿出一种情感,由于它能化出一种东西,就成了人自身的存在。如李白笔下的“明月”成了人,从主体意义上成为人,进一步说这个人是主体的自身。

        4、人化自然所能达到的程度。从人的群体和个体两个方面来说,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对自然人化程度只能达到群体和个体所可能有的程度。李白写的山水和陶渊明写的山水都表现的是个人的意志。因此,一个人所表现的自然界,特别是在精神领域表现时只能成为你的意志的表现。李白的《将进酒》和《月下独酌》都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和孤高自傲;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他的主体情感注入了江水中,因为江水本身没有意识,但它表现了李煜被俘后的心情。这是个体的主观人化,这个“江水”自然成了人的自然。

        5、如何创造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马克思讲的人自身也是不断从低到高发展的,要使人自身具有真正人的丰富感觉,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不断地飞跃。但是受到异化劳动的阻碍不能正常地发展。“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

        所以人的感觉的“彻底解放”,“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5页。)的真正实现,也必须通过消除人的异化来实现。应该看到,创造人的丰富的感觉与达到“和人自然的本质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感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6页。)是不同的。

        人从自然界走出后创造了社会,创造了复杂的关系,创造了文化空间,这主要是人际关系、科学技术和艺术等等,以致使人成为人,这些可以说都是对自然人化的一种程度。人自觉地向自然界的规律的切近,在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如对风、电、水掌握中,使人的本质力量增强了。但是对自然的把握从深度到广度是无穷无尽的过程。人们掌握的自然界是有限的,说明主体对自然界本身丰富性的把握还存在很大的距离,要掌握这个自然界,进行广泛的自然人化,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加强这个创造,是摆在人的面前的重要课题:人如何使人自身和自然界丰富的本质相适应?人的自身历史越发展,就越能和自然界的本质的丰富性相适应。

        人的人化程度体现在自然人化方面,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证明这一点。人在自然界中接触自然,自然界中所有有深蕴的东西,能否被人感觉到并开发出来,如文学家、画家在自然界中感觉是不是与自然界的丰富性有广泛的适应性,这才是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是自然的丰富性开启了人的感觉,还是人的感觉开启了自然的丰富存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各有其理。但有一点可以特别肯定,人如果在自然中不能有丰富的感觉,不能感到自然界的丰富性,就不能成为艺术家。

        来源:网络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4(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