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杨成寅教授

      作者:姚休2017-05-01 09:24:10 来源:美术报

        杨成寅先生著作

        杨成寅(1926-2016),河南省南阳市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史论家。他学问渊博,在许多领域卓有成就。一生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雕塑、油画作品,特别是留下了一批有份量的绘画、艺术、美学著作和译著,为创建我国美术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杨成寅教授在学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多学科涉猎,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跨界。当然他的最显著成就是美术理论研究,2004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此前还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在文化艺术上作出突出贡献”证书以及“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老文艺家”等殊荣。

        时间过得真快,杨成寅老师离世竟一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前些日子,他的家人把杨老师的遗著《中国历代书法理论评注》七卷本寄给我,睹物思人,勾起我对他的一片思念。

        去年6月4日,杨老师病逝于杭州。当我得知这一消息,深感悲痛与震惊,许久缓不过神来。因为就在他离世前三天我还到解放军117医院看望过他,他拉着我的手,显得很高兴,说话有点吃力,声音很轻且有些含糊,但我俯下身从他蠕动的嘴唇发出的微音中仍能辨听出大概的意思。当时他蜷卧在病床上,消瘦得不成样子,这与我往日见到的他完全判若两人。当我与他告别,祝他早日康复并表示过些日子再来看望他时,他依依不舍地向我挥手致意。想不到他竟永别我们而去,使我感到很意外。当晚我含泪向他夫人林文霞老师表示沉痛悼念。

        我与杨成寅教授相识多年,当初由我中学美术老师、现旅居美国的裘惠浩先生介绍,到中国美院宿舍登门拜识了杨老师。裘先生是杨老师上世纪50年代初浙江美院的同学,私交甚笃。我多次上杨老师家拜访,当面聆听他对艺术、美学、绘画及人生的独到见解,请益良多,如沐春风。有一次,他给我讲解美学范畴,怕我不明白,就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美在生活”、“美在创造”的道理,使我开悟获益。讲到激动处,他手势加身姿,边讲边做动作,让原本抽象晦涩的美学概念变得生动直观起来,由此足见他的深厚美学理论功底。

        杨老师是国内最早提出并撰写《太极哲学》专著的。当他得知我大学是读哲学的,就给我谈起太极哲学。他认为太极哲学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这与中华文化中的和合精神完全契合,也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他说,“我是从研究石涛绘画美学转到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我觉得应当把太极作为中国哲学精华的元范畴,核心讲和谐辩证法,于是我提出并构建了太极哲学体系。”他的这一开创性研究得到了许嘉璐、成中英等名家的高度评价,并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著一等奖和世界易经大会的学术金奖。由此他将太极理论运用于美学研究,撰写了国内首部《太极美学》,不久即将出版发行。

        杨老师早年学雕塑,他在刘开渠大师的指教下,曾创作了一批优秀雕塑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马克思铜像。据说,“文革”前他精心塑造了两尊相同尺寸的马克思铜像,高38厘米,宽26厘米,为半身胸像,一尊摆放在他自家的书房里,另一尊前些年送给我留作纪念。这尊马克思胸像精致端庄、栩栩如生,尤其是把马克思特有的满脸卷曲的发须雕得非常有质感,是一件雕塑精品。多年来我一直把它敬放在客厅里,每当我走进家门,一眼就能望见它,心里总会有一种满满的正能量。

        晚年,杨老师独辟蹊径,用布上丙烯颜料创作了《玫瑰》、《水仙花》等一批色彩鲜丽、极富个性特色的新油画,并于200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很大反响,荣获“法中文化交流最高荣誉奖”。他多次对我说,“艺术是相通的,只要抓住艺术规律性东西,就会触类旁通,就会有成果”。他自己就是学一样、成一样甚至精一样,不仅会雕塑、画画,能弹钢琴、拉二胡,又精通外文,翻译英、法、俄等多国美学著作,还钻研哲学、汉语理论,撰写《艺术美学》、《石涛画学》、《现代汉语句型概论》等多部学术专著。有一天,我去杨老师家,里面传来一阵古朴的琴声,我好纳闷,走进房门见他端坐在椅子上,正手持长把子的三弦,悠然弹奏一曲江南丝竹小调。我好奇问道:“杨老师您还会弹三弦?”因为在我眼里杨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大学教授,没想到他竟这么多才多艺。他笑呵呵地说:“搞艺术与做学问并不矛盾,我在著书写文章之余,经常弹弹琴、画画,这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啊!”他鼓励我去尝试学一下乐器,来陶冶心情、调养身体。

        一位90岁老人,一生沉潜艺海,勤奋创作治学,以致著作等身,成果累累,令人不能不敬佩。每次与杨老师交谈,我总强烈感受到他身上所蕴含的一种艺术才情和执着学术研究的精神品格。在我的印象里,杨老师年岁虽高,但身板硬朗,思维敏捷,精力充沛不输年轻人。平时他注重锻炼,健步如常,据说每天一早在吴山广场练身玩空竹,能高高抛起又轻轻接住,动作相当娴熟,想不到一次意外的摔倒骨折后竟卧床不起,最终被病魔夺走生命。每念于此,真是唏嘘不已,追忆之情油然而生。

        (作者为浙江广电集团编委)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69(s)   1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0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