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2. 一、引言 20世纪初期,古老的中国正朝着一个现代形态的社会转换,然而却陷在鸦片战争以来内忧外患的泥淖里难于自拔。这激起了有识之士的忧愤和民众的抗争,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国人同时感到了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种种社会变革与内外争战构成了这段美术史不能回避的社会背景。一批政治家首先向传统文化发起了挑战: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蔡元培于1912年提出将美育列入教育范畴,1917年发表《以美育代宗教》;当年“公车上书”的带头人康有为,于1917年发出了“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的哀叹;早期的革命家陈独秀继1917年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之后,又于1919年同美学家吕澂公开地树起了“美术革命” [详细...]
      2011/03/30 10:33:0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新世纪美术的中西问题
    2. 接受市美协的委托,理论委员会成立后一直想搞些活动,活跃学术,推动创作。在举办大型研讨会前,先开个小型的会。开个什么会呢?不久前,我接到一个毕业生的电话,让我讲讲网络与美术的关系。这是个很有启示的提问。人们常把新的世纪称为网络化的时代,其实,21世纪不仅有信息资讯的网络化,还有科技创新的神奇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这些新的变化,都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包括艺术思维方式,对美术家而言,充满了希望与机遇,也不是没有困惑与挑战。很多过去考虑过的问题,又重新提到日程上来。比如怎么看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反映物质生活提升与体现人文关怀深入的关系,艺术创造与受 [详细...]
      2011/03/30 10:32:2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2. 20世纪的中国,以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在内的全面转型为特征,整体地沉浸在由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潮流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的中国民间美术,处身这场波澜壮阔的社会文化变革,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观百年历史履迹,原生形态的衰落与蜕变形态的生发,构成民间美术随社会文化变革而呈现的两种基本态势。       一   中国民间美术原生形态的衰落是整体性的。百年来不断扩展、深入的社会文化变革,以及对“原始生态环境”日甚一日的改造,深重地瓦解了民间美术古风承传的基础,以致今日的衰落现象,难以和历史上不断经历的“变异”相提并论。本世纪的现代化革命,有别以往那种改朝换代式 [详细...]
      2011/03/30 10:31:4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抗战前新美术运动回眸
    2. 二十世纪开始的三十余年间,中国处于历史的巨变之中,延绵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的长河,被中国人强烈的求变呼喊和雷电般迅疾威猛的外来文化激起惊涛骇浪。伴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信仰从被怀疑到被批评,中国传统美术观和形态遭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最为猛烈的抨击。特别是文人画的价值观念,更是不断被当时思想文化界具有相当感召力的改良派和革命派的领导人物所痛击,动摇了其画学正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四王”为代表的画坛“圣人”被时代变革的狂潮吹打得体无完肤。“丧乱之后多文章”,既然旧价值已丢失了精神感召力,原先定于一尊的权威已跌落,那么,中国美术向何处去?时代突然给中国美术界提出了这样一个全然陌生的难题。何谓陌生,是因为在 [详细...]
      2011/03/30 10:31:0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状态”
    2. 以西方艺术为标准的世界艺术体系中,中国艺术历来处于边缘的,非主流的位置。传统中国画虽然有着博大精深的独立艺术语言,却因为虚无缥缈的深奥哲学和不同于西方的材料及创作观念而被西方的艺术史所忽略,难以得到应有的承认。这当然是东西文化上的差异和中国闭关锁国政治体制的结果。近现代以来,中国艺术家不遗余力地在努力进行“中西结合”的探索,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中国艺术能够走向世界,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向我们介绍了西方古典艺术,也开辟了不同的中西结合之路。可惜的是,在动乱的社会环境和建国后的文革专制下,中国艺术迈向世界的脚步几乎是停滞的。 当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再次拥有和世界对话 [详细...]
      2011/03/30 10:30:2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状态”
    2. 以西方艺术为标准的世界艺术体系中,中国艺术历来处于边缘的,非主流的位置。传统中国画虽然有着博大精深的独立艺术语言,却因为虚无缥缈的深奥哲学和不同于西方的材料及创作观念而被西方的艺术史所忽略,难以得到应有的承认。这当然是东西文化上的差异和中国闭关锁国政治体制的结果。近现代以来,中国艺术家不遗余力地在努力进行“中西结合”的探索,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中国艺术能够走向世界,得到全世界的认同。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向我们介绍了西方古典艺术,也开辟了不同的中西结合之路。可惜的是,在动乱的社会环境和建国后的文革专制下,中国艺术迈向世界的脚步几乎是停滞的。 当我国进入改革 [详细...]
      2010/07/19 16:22:0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抗战前新美术运动回眸
    2. 二十世纪开始的三十余年间,中国处于历史的巨变之中,延绵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的长河,被中国人强烈的求变呼喊和雷电般迅疾威猛的外来文化激起惊涛骇浪。伴随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信仰从被怀疑到被批评,中国传统美术观和形态遭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最为猛烈的抨击。特别是文人画的价值观念,更是不断被当时思想文化界具有相当感召力的改良派和革命派的领导人物所痛击,动摇了其画学正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四王”为代表的画坛“圣人”被时代变革的狂潮吹打得体无完肤。“丧乱之后多文章”,既然旧价值已丢失了精神感召力,原先定于一尊的权威已跌落,那么,中国美术向何处 [详细...]
      2010/07/19 16:21:2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2. 20世纪的中国,以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在内的全面转型为特征,整体地沉浸在由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潮流中。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的中国民间美术,处身这场波澜壮阔的社会文化变革,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观百年历史履迹,原生形态的衰落与蜕变形态的生发,构成民间美术随社会文化变革而呈现的两种基本态势。       一   中国民间美术原生形态的衰落是整体性的。百年来不断扩展、深入的社会文化变革,以及对“原始生态环境”日甚一日的改造,深重地瓦解了民间美术古风承传的基础,以致今日的衰落现象,难以和历史上不断经历的“变异&rdquo [详细...]
      2010/07/19 16:20:3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新世纪美术的中西问题
    2. 接受市美协的委托,理论委员会成立后一直想搞些活动,活跃学术,推动创作。在举办大型研讨会前,先开个小型的会。开个什么会呢?不久前,我接到一个毕业生的电话,让我讲讲网络与美术的关系。这是个很有启示的提问。人们常把新的世纪称为网络化的时代,其实,21世纪不仅有信息资讯的网络化,还有科技创新的神奇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这些新的变化,都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包括艺术思维方式,对美术家而言,充满了希望与机遇,也不是没有困惑与挑战。很多过去考虑过的问题,又重新提到日程上来。比如怎么看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反映物质生活提升与体现人 [详细...]
      2010/07/19 16:19:5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论20世纪初期“美术革命”思潮
    2. 一、 引言 20世纪初期,古老的中国正朝着一个现代形态的社会转换,然而却陷在鸦片战争以来内忧外患的泥淖里难于自拔。这激起了有识之士的忧愤和民众的抗争,在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过程中,国人同时感到了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种种社会变革与内外争战构成了这段美术史不能回避的社会背景。一批政治家首先向传统文化发起了挑战:民国第一任教育部长蔡元培于1912年提出将美育列入教育范畴,1917年发表《以美育代宗教》;当年“公车上书”的带头人康有为,于1917年发出了“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的哀叹 ;早期的革命家陈独秀继1917年提出“文学 [详细...]
      2010/07/19 16:19:1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244(s)   94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7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