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8)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tag" --美术史论--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范曾:我梦想成为画家
    2.   范曾:1938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1955年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一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1962年至1978年供职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历史画,研绘中国古代人物服饰资料;1978年至1984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1984年回南开组建东方艺术系并任教授、系主任。现为南开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文学院、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北大中国文化书院导师,青岛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著有《范曾诗稿》、《庄子显灵记》、《范曾的艺术·献给2000年》、《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范曾卷》、《范曾散文三十三篇》 [详细...]
      2012/08/20 16:20:2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著名画家范曾谈两会:我们看到了文化复兴的桅杆
    2.   挥毫为《全球华语辞典》题字后,范曾引经据典,自豪地谈起中华文化的复兴———当上世纪中叶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们哲学家已无事可做”的时候,当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说“西方的没落”的时候,英国哲学大师罗素曾凭着他的睿智道出:未来世界的希望在中国。   范曾欣慰地说:“去年,中国经济于世界经济中率先复苏,中国文化也在与世界沟通中得到认同。正如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提出的‘和而不同’的思想,中国主张世界各国之间和衷共济、讲信修睦、风雨同舟,共同走出人类的困境。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在减少环球污染这一问题上,作了很好的表率。”   范曾希 [详细...]
      2012/08/20 10:10: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范曾:光大传统文化 抵御后现代主义消极影响
    2.   ●我国当今绘画中的一些现象也非常令人担忧。这也是我提出“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重要原因   ●中国现在面临一个文化全面振兴的时期。中国的文化振兴不应是一个群体的热闹,不是起哄架秧子似地嫁接西方后现代主义,完全不是   ●后现代主义的提出,在当时当地而言,可能有它一定的意义。但其后来对世界,包括对中国当今绘画,都有严重的消极影响   ●中国文化的发展振兴,首先要继承中华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充分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振兴   范曾是当代中国画家的一个代表性 [详细...]
      2012/08/20 10:08:5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挽季羡林先生联
    2. 圣者遗音传陬邑,知述焉而征,千秋俊彩高风在; 季公荷瓣满黉园,正淳然以馥,一代祥星吉雨来。 季羡林先生千古! 范曾、楠莉敬挽 2009年7月12日 [详细...]
      2012/08/18 11:52:4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人间碧落两勾留
    2. 天下之美,无过于出水芙蓉,出岫云影,它们清逸而舒缓地构成了无法言说美妙乐章。在艺术上一切雕饰的痕迹,都源于虚矫的心理状态,因此一个艺术家的心灵渣滓太多时,他的艺术立刻会反射出无法掩盖的庸俗。   当我们看到绝无才情的或者言不由衷的作品时,都会有一种憎厌感,因为艺术品是崇高精神的升华,是忙乱的结晶,是艺术家的全部生命,因此,矫揉造作可说是艺术的大敌。在中国山水画坛上,萧瀚的作品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它潇洒跌宕,如入无人之境;它蓬头粗服,却如不加粉饰的处子。它博大,那是由于它排除了繁文缛节的雕饰;它丰富,那是由于运用了冲、积、泼、染、勒、提和各种不知名的技法,使画面处处不同凡响;它奇幻 [详细...]
      2012/08/18 11:49:1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尘埃洗尽辨媸妍——米芾《研山铭》辨伪
    2. 这真是令千古文人墨客叹惋的悲剧,以烟霞痼疾、泉石膏肓闻于朝野的米芾,一旦失去他的爱石研山,比丢掉乌纱更让他哀伤。他朝思暮想,再一见研山而不可得,昔日的知友薛绍彭,成了“忍人”;因为米芾已用研山与他换了宝物,既已作研山之主,他深知米芾装痴卖乖不择手段而索取宝贝的伎俩,当然不敢再给他看到。你拗不过米颠的耍赖,他有天才,又痴迷得真醇,会使你不忍心看到他的失望,那惟一的办法是作一次“忍人”,让他去孤泣吧。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对此有所描述,所幸其文不长:“此石是南唐宝石,被道祖易去。仲美旧有诗云:研山不易见,移得沁翠峰。洞色书几,隐约烟朦胧。岩自有古,独立高崧。安知无云霞,造化与天通。立壁照春野 [详细...]
      2012/08/18 11:48:2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古道照颜色 ―― 尤无曲先生画集序
    2. 中国水墨山水画应肇始于唐王维,然王维之作至明季已消失于历史的尘沙。董其昌毕其生蒐寻王维山水,宛如孔子之梦周公,终成泡影。倘若没有东坡先生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论评,王维固当寂寞后世而无闻,而后人所伪托之王维《画山水诀》,文字浅陋,殊不足观。清绝的真迹消遁,而粗俗的文字流传,真可谓美术史之悲剧。董其昌在资料阙如的条件下,将王维列为山水画南宗之祖,可信性在于:一、董其昌依循唐、宋、元之画迹清晰可辨地推测王维作品之面貌,亦若门捷列夫之推测元素,虽未之见而实存;二、于王维传世之《辋川集》诗篇可推论其画的真面。近得尤世璜兄来信,嘱为乃翁画集序,遂想起尤无曲老先生的艺术传承,追根溯源,他无疑是南宗山水画的 [详细...]
      2012/08/18 11:44:3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回归便是九州魂
    2. 汪国新:1947年生,湖北宜昌人。自幼痴迷诗书画,对中国历史、哲学、古典文艺及儒道佛各家学说皆有广泛研读。16岁作品入选中南五省画展,1969年出版油画并上电影《新闻简报》。现为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农工中央文委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三峡画院院长、法国瓦郎谢纳大学客座教授、北京东方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汪国新深爱雄沉博大的汉风唐韵,努力追求表现中华民族大国艺术。以豪放俊逸画风描绘长卷巨作和重大历史题材著称。范曾先生曾以“杜甫长吟濡碧水,汪君彩绘蕴春温”和“回归便是九州魂”诗文盛赞他的诗画才情。他的作品曾多次获文化部、中国美协、 [详细...]
      2012/08/18 11:39:4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人间碧落两勾留
    2.  天下之美,无过于出水芙蓉,出岫云影,它们清逸而舒缓地构成了无法言说美妙乐章。在艺术上一切雕饰的痕迹,都源于虚矫的心理状态,因此一个艺术家的心灵渣滓太多时,他的艺术立刻会反射出无法掩盖的庸俗。   当我们看到绝无才情的或者言不由衷的作品时,都会有一种憎厌感,因为艺术品是崇高精神的升华,是忙乱的结晶,是艺术家的全部生命,因此,矫揉造作可说是艺术的大敌。在中国山水画坛上,萧瀚的作品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它潇洒跌宕,如入无人之境;它蓬头粗服,却如不加粉饰的处子。它博大,那是由于它排除了繁文缛节的雕饰;它丰富,那是由于运用了冲、积、泼、染、勒、提和各种不知名的技法,使画面处处不同凡响;它奇 [详细...]
      2012/08/18 11:38:2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抱冲斋艺谭(二)
    2. 意在笔先   “全马在胸”、“胸有成竹”、“胸有丘壑”皆中国画家之家常语。殊不知语浅意深,此正中、西绘画之分野处。中国山水画家必使万象森罗于胸次、云影天光浮动于灵台,然后放笔直取,了无挂碍。其写竹,岂能“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知所去向,拂云擎日、风雨晴晦、向背阴阳皆在腕底。此所谓“追出胸中之画”也,宋代文与可、清代郑板桥有之矣。   写生,依物描摹也;写真,写物外形也;传神,得物内质也。此中高低,依次顺进。古往今来,中国画家凡称大家作手,无不于此痛苦磨砺,然后舍弃目前对象,追写心悟所得。画史于此,述焉甚多。 [详细...]
      2012/08/18 11:37:4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2(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