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聂晖心语选
    2. 中国人概念里天就是道,是虚亦是有。而在西方人那里,天就是有,天是要画出来的。而在中国画里,不会画天,天是虚无,就留白,但中国人眼里,天又是“有”,而且是“大有”。所以对至美的称赞常会说:真是“浑然天成”。所以“天成”,便是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就寻找天意。天在哪儿?天就是我们的内心,所以在我看来艺术就是追求“天心月圆”。——聂晖观艺 评弘一书法:道法自然,舒坦,平顺,无雕饰,心平气和,若打太极、全身放松,血脉流畅,呼吸平匀绵长。——聂晖观艺 评雲林画:儒雅,潇洒,清逸、娴静。意趣高雅,画面干净,有魏晋之风。常读心清意静。于书 [详细...]
      2016/11/14 11:06:4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聂晖现代诗
    2. 逍遥游 聂晖 烟霞纵横,万里逢迎。 我心自在,百鸟齐鸣。 山水清清,草木贞贞。 春来冬去,方死方生。 花叶屡更,大道流行。 万物籍化,吾心澄明。 秋水一泓,素心满盈。 高天月正,波慢舟轻。 遥兮虚名,水静以平。 忘乎所 [详细...]
      2014/12/29 15:42:2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聂晖自作诗词联
    2. 题秋树临江图 聂晖 天高云淡渡秋风 霜叶飘飘一树空 谁似满江东去水 无波无浪自从容 题林泉采薇图 聂晖 结庐高树下,烟霭绕柴扉 修竹丛丛绿,清波熠熠辉 朝随流水去,暮逐彩云归 畅饮山中露,欣然 [详细...]
      2014/02/17 16:42:2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巴蜀近代中国书画奠基人冯建吴艺术观感
    2. 巴山蜀水,人杰地灵,孕育几多才情,萌发典藏佳作无数。纵观近代巴蜀画坛,冯建吴先生可谓巴蜀近代中国画奠基人。先生师承潘天寿又远接吴昌硕,其22岁于蜀地创办东方美专,任教23年,45岁于重庆四川美院教授山水、书法、篆刻、诗词,渝地教学34年,一生桃李天下。纵观当今巴蜀中国书画名家,多为先生之弟子,便可知先生于巴蜀中国书画之发脉深厚、源远流长。 庚寅初夏,“冯建吴诞辰百年艺术展”在三峡博物馆开幕,余伫立馆内,良久不舍离去。先生是近代诗书画印全才之宗师,其诗,抒凌云志而合于格律;其书,独创新貌而傲骨铮铮;其画,数尺见方而气吞万里;其印,钤拓片纸而蕴藏乾坤,令人叹为观止。 [详细...]
      2014/02/17 15:26:5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从当代国展看当代书法创作
    2. 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国人关注、书坛热议的。它成为书法篆刻家艺术成就的最权威的注释。所以每次的全国展,都成为书法创作的一个航标。竞争激烈,观潮者多,弄潮者亦多。笔者亦多次参展、观展,感受良多。国展无疑对促进书法家创作、进取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同时,对书法学习、创作,形式,包括书法内容的构成起到了风向标式的引导作用,因此,对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仔细研究,尽可能全面正面的积极引导。纵观近年的全国书法篆刻展,笔者感觉国展笔墨法经典、深入传统并有创新,形式随时代、融入美术注重视觉,但人文内涵相对缺乏,绝大多数文字内容是抄写前人经典、诗词曲赋、书论画论,原创内容极少,反映 [详细...]
      2014/02/17 15:26:2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伊秉绶隶书之古意浅析
    2. 汉、清是隶书的两座高峰。陈振濂先生认为:“……纵观书法史,隶书也有前后两个高峰而并非是简单的一以贯之,即战国秦汉时期和清中叶以后。这两座高峰的形成使一部隶书史呈现出‘马鞍形’状态”。伊秉绶无疑是清代众多隶书名家中的代表性书家。余每日读帖临帖,觉其隶书醇厚、大气、端正、庄严,有庙堂之象;其榜书更是愈大愈壮、气势恢宏。这种风格类似于楷书中的颜真卿。我对小篆代表作品《峄山碑》进行过长期学习研究,并由此对高古朴拙的大篆书法也非常喜爱 [详细...]
      2014/02/17 15:24:2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聂晖心语
    2. Ø 中国人概念里天就是道,是虚亦是有。而在西方人那里,天就是有,天是要画出来的。而在中国画里,不会画天,天是虚无,就留白,但中国人眼里,天又是“有”,而且是“大有”。所以对至美的称赞常会说:真是“浑然天成”。所以“天成”,便是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就寻找天意。天在哪儿?天就是我们的内心,所以在我看来艺术就是追求“天心月圆”。——聂晖观艺 Ø 评弘一书法:道法自然,舒坦,平顺,无雕饰,心平气和,若打太极、全身放松,血脉流畅,呼吸平匀绵长。——聂晖观艺 [详细...]
      2014/02/17 15:00:4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写生,就像手工活
    2. 看得近感受就不是很深。我在国外呆了两年,通过风景画,就能唤起很多很深的东西。我在欧洲一家图书馆里,看到一本关于中国的画册,其中有一张很简单的照片,画面上是四川的春天:一片油菜花,一些梯田,在一条泥路上,几个农民背着东西去赶集,远处是一个小镇隐隐约约的影子。我估计这张照片就是那位记者在路上随便拍的。这种场景在国内比比皆是,但是人在另外一种环境里面,对以前司空见惯的场景却会非常激动,会有很难以言说的感觉。   从国外回来以后,我立马就去了大巴山,感觉特别清新。   现在越来越发现,同样的风景,同样的季节,给人的感受也越来越不一样。   现在很多同行都已经不 [详细...]
      2011/09/23 18:04:0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9(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