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近世艺林之“蝶变”与“巨变”
    2. 潘玉良 家庭自画 原载《文华》杂志第32期 1932年 “艺林”一词,泛指文学、艺术等文化领域,由来已久。成书于唐代的二十四史之一《北史》,可能是较早使用“艺林”一词的古代史籍。《北史·常爽传》中有云“属意艺林”,即专注于文艺领域的意思。 旧时所谓“艺林”,概指金石书画、诗词歌赋的领域。千百年来,在这一领域里挥洒才情、施展才华者,实在是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及至清末民初,随着现代文明的 [详细...]
      2025/05/19 07:58:14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他从画中来——读吴一潘写意人物画
    2.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画要求画家具备深厚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中国人物画追求的核心是“传神”,即画家需要准确捕捉人物的神态、气质以及内心精神世界。通过线条长短疏密的节奏变化、墨分五色的深浅虚实韵味以及开合布局的章法构图等等 …… 表现出画面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状态,这需要画家具备敏锐的理解力和高超的表现力,因此,人物画被誉为绘画艺术中的“难中之难”。 吴一潘作为当代著名的书画家, [详细...]
      2025/05/15 16:51:47 来源:网络 编辑:静愚
    1. 黄永生:写生就是画我
    2. 黄永生《爱我闽山系列之一》 水彩 65x65cm 2025 房间里的自来水从高山上引来,洗了又洗手还觉得滑溜溜,煮了一壶水,喝过后喉咙会有回甘的感觉。风一会儿轻轻地吹一会儿使劲地吹,那不为什么的风从脸部身上滑过去,上下里外怎一个爽字了得。我站在楼道里深吸一口气,在肺腑里打个来回,再长长地吐出去,将刚醒来的飞蛾吹去很远。望着高低起伏的山脉陷入泥潭之中,那自在的竹林绿得太可爱了,那被剥掉衣裳的赤土,红得温和又 [详细...]
      2025/05/14 08:08:18 来源:水彩大家 编辑:静愚
    1. 自然地蛮干 找寻生命与人性的诗与画——访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冷冰川
    2. 冷冰川 《万卷如雪》 50cm×70cm 2012年 4月26日,“伊卡洛斯,刻墨者独白——冷冰川新作展”开幕式暨《荷兰的心》《黑白》新书首发式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冷冰川以刀为笔、以墨为魂,用62件新作与两部新书,展现了他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探索。 冷冰川曾在荷兰、西班牙求学,是巴塞罗那大学艺术博士,展览开幕式上受聘为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他的艺术成就源于他对“刻墨”技法的开创性探索 [详细...]
      2025/05/13 08:36:41 来源:网络 编辑:静愚
    1. 书法名家于洪起:被湮没的栖霞辛亥革命元老
    2. 李凤悟、谢鸿焘、栾钟尧、于洪起被称为“同盟会栖霞四君子”,他们在辛亥革命烟台起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史上留名。相对其他三位辛亥革命元老,于洪起的事略流传极少,纵观同盟会栖霞四君子的人生轨迹,若论学识之渊博、阅历之丰富、交际之广泛、文墨造诣之深厚,在民国期间影响最大、级别最高的当首推于洪起。近期笔者递藏他的一副书法作品,其内容为“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俊亭姻兄属正,范亭弟于洪起 [详细...]
      2025/05/13 08:08:03 来源:网络 编辑:静愚
    1. 田田意风——2025年《江南如画》展序
    2. 蔡笃志 自贸港之清晨的渔市 200×200cm 2025年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汉乐府之《江南》。江南,作为地理区域,指称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作为历史区域,自古以来是一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作为文化区域,它始终代表着水色絪缊、优雅延绵的意象,常常被称为水乡与才子的浪漫之地。田田,意指荷叶相连、相依的样貌, [详细...]
      2025/05/12 09:10:50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马可·波罗主题展在杭州举办 16世纪手抄本《寰宇记》亮相
    2. 5月8日,展出的16世纪初饰有插图的羊皮纸手抄本《寰宇记》(又称《马可·波罗游记》)。 林波 摄 5月8日,“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主题展览(以下简称“马可·波罗主题展”)在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美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举行。 此次展览共展出11家意大利文博机构和相关机构的84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涵盖13世纪至20世纪的油画、雕塑、陶瓷、珠宝、 [详细...]
      2025/05/09 07:46: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静愚
    1. “以画言志”与“感性直觉”——论中日绘画艺术中的构成与叙事
    2. 在2025年东京国际艺术大赏展的展览画册中,翻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正是中国著名画家丁绍光的《三十功名尘与土》与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的《荒波》。两幅作品分属两国不同的文化体系,却被并置呈现,既是策展者对于“东亚精神图式”的一次视觉对话构想,也恰恰为我们探讨中日绘画表现力差异与文化心理的深层比较提供了契机。中日绘画在漫长的文化交流中形成了既有共通根脉又具独特演化路径的美学体系。中国绘画偏重于“以画言志”,追求艺术构成与内在精神的统一;而日本绘画则重在“感性直觉”,强调形式装饰与刹那美的捕捉。本文以丁绍光的《三十功名尘与土》与东山魁夷的《荒波》为切入点,透过对作品形式、叙事结构与审美意 [详细...]
      2025/05/08 07:40:03 来源:网络 编辑:静愚
    1. “心象游踪——冯东东作品展”将在重庆美术馆开展
    2. 前 言 象,作为一种意义存在时,往往超越了对于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而作为中介则显现其主体与其背后的世界。以「象」作为表现媒介,映射出「心」的无限可能性。「心象」中的作品和画家的绘画过程,将画家的本我,反映给了自己,同时反映给了观者,每一次观看,都是一次自我投射与重新认知的过程,更是通过象征和表现的语境再现了真实生活的诗意、欲望、记忆、反思。当下的我们,恰恰需要感受这种中间地带,感受作品在心象与现实的反 [详细...]
      2025/05/08 07:34:43 来源:网络 编辑:静愚
    1. 第三空间与无限的充实——赵红综合版画的本土美学
    2.   重庆画院的专职画家赵红,其艺术创作轨迹呈现出一条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具象走向抽象的清晰脉络。早年,她深耕于国画领域,尤其擅长花鸟写意,以笔墨传神,追求意境悠远。然而,赵红并未止步于此,她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变革的脉搏,开始尝试综合材料绘画和综合版画的创作。这一转变并非偶然,是她对传统艺术的反思与突破,以及对现代艺术的积极探索。通过她创作观念的转变,我们清晰地看到,赵红的艺术从对自然景物的直接描摹,转向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她从花鸟写意的灵动洒脱,过渡到对严谨线型结构的理性构建,再到运用传统套印技法进行绝版水印创作的创新实践。每一步转变都饱含着她严谨细致的思考和对艺术真谛的执着追求,仿佛 [详细...]
      2025/05/07 08:11:15 来源:大河美术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1.161(s)   10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