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进“有窗户的画室”聆听女性画家的生命回响
    2. 三月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花漫漫。为迎接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而特别策划的女性艺术家专题画展“有窗户的画室:潘玉良、周思聪、肖惠祥艺术作品展”日前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有窗户的画室”意在使观众通过作品这一窗户看到她们在画室忙碌的身影,以及她们用心灵造就的艺术。 展览学术主持徐虹在前言中写道:“有窗户的画室”蕴含两重意思,一是指画室的“窗户”对于画家的创作是必要条件——人物形象在自然光线下,画家可捕捉丰富微 [详细...]
      2024/03/25 08:48:1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以刀代笔 乐意人生—​—李华松的书法刻石技艺
    2. 李华松为记录先辈事迹作微碑刻 “以刀代笔,乐意人生。李华松是个奇人。”这是原《光明日报》资深记者叶辉先生向笔者推荐李华松的原话。叶辉说,李华松发明探索的“书法刻石”技术,以“一个支点、三角形构力、推手刀法”为理念,以刀代笔创作书法刻石作品,其使用的工具和制作技艺都独具特色,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项艺术创新。带着想一睹为快的心情,近日,笔者走进位于浙江台州临海寓所的李华松工作室。与新中国同龄的李华松鹤发 [详细...]
      2024/03/25 08:44:5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不得中行——姜夔《续书谱》
    2. 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他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续书谱》是姜夔的书学专论,分总论、分论,面面俱到。他似乎决心写一部与孙过庭的《书谱》相媲美的、以宣扬宋人美学思想的书法教科书,对实用诸书体(真、行、草)的形成、特点都作了细致分析。 在姜夔看来,新的字体都是汲取了前体营养而来,并不是凭空随意创造。各种字体形成以后,又各有其体制,不是原来的篆、隶、飞白和章草的简单综合。尽管姜夔的分析较为简单,但是这种认识问题的方法是可取的。没有一种字体会无根 [详细...]
      2024/03/25 08:43: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李涵:探求物我相融的大写意艺术
    2. ▲ 富贵多余图(国画) 125×57厘米 李涵 李涵画风淳朴、取法自然,他的画洒脱中透出豪放、苍劲间含着浑厚、笔墨中彰显着传统。他的大写意笔走龙蛇、气脉相通,往往寥寥数笔,丹青便跃于纸上。其作品取材广泛,花卉、动物、山水、人物等无不涉及,尤以画猴见长。近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的“李涵世纪书画展——暨李涵和他的画作品展”展出了李涵创作的精品佳作百余幅,涉及人物故事、动物、山水等,其中各种神态的猴、猫惟妙惟肖、妙 [详细...]
      2024/03/25 08:42: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黄永松: 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2. 3月4日,《汉声》杂志创办人、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的积极抢救者黄永松辞世。作为中国民间工艺和文化的守护人之一,他曾为“中国结”命名,并整理完善其工艺;他和他的《汉声》杂志,调查整理记录了蜡染、剪纸、夹缬、惠山泥人、山西花馍、水八仙等民间艺术,让许多濒危的民间工艺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可以说,黄永松是中国民间文化当之无愧的守望者。 黄永松1943年生于台湾桃园,祖籍广东梅州。他考入知名的“台湾艺专”(今台湾艺术大学)深造,与导演侯孝贤、李安等人是校友。毕业后,从事摄影、电影美术指导相关工作,曾供职于广告公司,也参与拍摄过现实题材的剧情片。1971年,黄 [详细...]
      2024/03/25 08:40: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互鉴融合视域下的油画与水墨现代性探索
    2. 近日,一场名为“互鉴与融合——全球化视野中的油画与水墨”的展览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展览以靳尚谊、全山石、周韶华、邵大箴四位艺坛名宿的作品为核心,反映了他们在油画、国画和美术理论方面为中国美术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展览同时邀请20余位国画、油画领域有一定代表性的画家参展,旨在开展一场关于东西方艺术交融和互鉴的学术对话。 油画民族化: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详细...]
      2024/03/25 08:37:50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湖北部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2. 3月23日,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暨全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琚朝晖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陈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文化和文物大省,湖北承担着更重责任。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升站位格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湖北省委工作要求,坚决扛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政治责任和文化使命。 会议强调,要坚持保护第一不动摇,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抓好全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落实应保尽 [详细...]
      2024/03/25 08:33: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江声百年 西泠印社江苏社员作品展在杭州孤山举行
    2. 3月19日,杭州西子湖畔天朗气清,春光明媚,“江声百年——西泠印社江苏社员作品展”在西泠印社孤山社址开幕。展览由西泠印社、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主办,中国印学博物馆承办。 在开幕式上,西泠印社社委会副主任王丽艳,西泠印社理事、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黄惇,西泠印社社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会长李路平分别致辞,介绍了展览的筹备过程,对这次涵盖百年历史的西泠江苏社员展览表示祝贺。西泠印社理事徐畅代表江苏社员向西泠印社捐赠了部分展品,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西泠印社社委会原副主任秦陶主持。 江浙历来人文荟萃,书画家云 [详细...]
      2024/03/24 16:34:34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著名老书法家张荣庆先生逝世
    2. 中国书协研究部原主任张荣庆先生,3月14日下午两点多突发心梗抢救无效,不幸在京逝世,享年87岁。3月18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告别仪式。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吕章申,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陈洪武等,张荣庆先生的亲属、生前好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书家、学生300余人参加。 张荣庆,1938年生,河北安国人。曾任中国书协研究部主任,中国书协三、四届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等。1984年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工作。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200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入古之旅——张荣 [详细...]
      2024/03/24 16:33:15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阴翳礼赞——“谷崎式”的东方美学
    2. 《阴翳礼赞》是日本唯美派作家代表谷崎润一郎的随笔,新版本加入了百余张由摄影大师大川裕宏花费40年拍摄的展示器物、建筑、空间“阴翳之美”的摄影作品。文字的幽微世界通过相片完美再现。手掌般大小的册页将含蓄又微妙的东方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阴翳造就了东方建筑美”这一观点出发,围绕日本文化美学中“阴影”和“黑暗阴影”的意义展开,建立了一个“谷崎式”的东方美学体系。此书成于1933年到1934年间,那时大量的日本人前往欧美学习,带回来“现代的、金光闪闪”(文中对西方的描述)的风气,很多日本文学描述了日本人被困在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之间的窘境,谷崎强调的阴翳美学,则是回归 [详细...]
      2024/03/24 16:30:54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64(s)   104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8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