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

      作者:核实中..2020-09-17 07:05:29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5)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

          (2/5)1933年5月10日,徐悲鸿在巴黎网球竞技场美术馆举办中国美术展览会时的海报

          (3/5)徐悲鸿 任伯年像布面油画51cm×39cm1927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4/5)任伯年 钟馗 纸本设色 130cm×65cm 1887年徐悲鸿纪念馆藏

          (5/5)徐悲鸿 钟馗 纸本设色 177cm×95cm 1929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
          展览时间:2020/09/26~2021/02/28
          展览地点:[北京]-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号-(徐悲鸿纪念馆)
          主办单位:徐悲鸿纪念馆
          参展艺术家:任伯年、徐悲鸿

        “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 即将于9月26日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展出,展览由徐悲鸿纪念馆主办,时代悲鸿艺术中心学术支持,讲述任伯年与徐悲鸿两位艺术大师的一场跨越时空的“交集”与“对话”。这是徐悲鸿纪念馆馆藏任伯年作品的首度公开展出,是徐悲鸿一生收藏的任伯年佳品的首次集结,也是徐悲鸿赴欧举办中国美术展览会巡展的资料文献的初度露面。

        继2019年“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与齐白石”展之后,此次“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是“大师眼中的大师”系列展的第二展,两个展览都是通过还原徐悲鸿的视角,揭开他的收藏世界与收藏观。

        展览将带领观众 “回到1933”——徐悲鸿携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等多位名家的作品远赴欧洲举办中国美术展览会,用沉浸式的展陈方式重现近百年之前展览的历史风貌,视频、文献与空间交互结合,力求客观立体地还原当时的语境。策展人搜集到的当年欧洲展览视频、法文展览海报、展览图录、报纸报道、徐悲鸿布展留影等文献资料,每一件都印刻着历史的痕迹。

        策展人也将从徐悲鸿的视角出发,用线性叙事的方式,逐步揭开徐悲鸿与任伯年跨越时空的故事。

        徐悲鸿毕生敬重、学习、推崇他心中的“一代明星”——任伯年,竭力搜集其遗作,成为个人收藏任伯年精品最多之艺术家,又携其作品远赴欧洲巡展,还为任伯年画集亲写评传,并作油画《任伯年像》以表敬仰之情。

        一幅《斩树钟馗》为徐悲鸿知任伯年之始,徐、任两位大师的钟馗系列作品亦是此次展览的开篇。展览共分为“沉酣矫变”“雅丽丰繁”“未竟之作”三个板块,皆摘自悲鸿评伯年之语,将分别展示任伯年笔法奇崛、形神兼备的人物画,设色雅丽、意趣盎然的花鸟画,以及多幅徐悲鸿视作璞玉的任伯年遗墨,共计50余件馆藏任伯年佳作。在展览中特加以徐悲鸿与任伯年相同题材的创作,将两位大师的作品并置展出,从徐悲鸿人物画的笔法、花鸟画的用色以及对钟馗题材的喜好中都可以窥见到任伯年的印迹。

        一位在摹古沿袭、陈陈相因的晚晴画坛,别出机杼,匠心独运,融贯古今,参借西法,是引领海派新风的先行者;一位在中西方交融的时代,竭尽全力地引进西画技法,义无反顾地开创融汇中西之路,是推动中国画改良的一代宗师。

        1895年,任伯年,一位揭开艺术新格局的时代明星逝去;徐悲鸿,另一位引领艺术变革的璀璨明星诞生。他们在艺术上一脉相承,都是中国画家中罕见的天才人物,也同是兼具时代精神与艺术个性的先行者,敢于革新、敢于突破,为中国画开拓出新路。

        9月26日,一起静待两位大师跨越时空的对话。


        展览单元介绍


        沉酣矫变

        沉酣矫变,如书中之王远李邕,使人览之神王,题款可疑,画则舍伯年莫属也。

        ——徐悲鸿题任伯年画作《杜鹃》


        在国势衰微、社会巨变的时代,作为海派先驱的任伯年立足传统,推陈出新,在人物画的创作中注重写生观察,崇尚“在神不在貌”, 徐悲鸿曾称赞:“其传神阿堵无论矣。”徐悲鸿珍藏的伯年人物画,题材丰富,从形神兼备的写真肖像到妙趣横生的民俗人物,从借古喻今的历史传说到诗情洋溢的风雅生活,足见其收藏任伯年画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雅丽丰繁

        吾国近人中最擅色彩者,当以任伯年为第一,其雅丽丰繁,莫或之先。时人则齐白石为谙此理。夫其健笔传神阿堵者,已为艺人之所难,讵知尚未尽其能事耶!

        ——徐悲鸿《艺术漫话》


        任伯年的花鸟画技法多样,双钩、没骨、点厾、写意,无一不精;设色奇巧,宗白华曾誉其为“近代稀有的色彩画家”。此次展出的八幅花鸟条屏更是任伯年“五十岁最成熟”时的作品,尽显其雅俗共赏的独特风格。任伯年喜于观察生活,“欣观群鸟之翔集飞鸣,怡然自适”;徐悲鸿当年亦是“踯躅于动物园速写猛兽,其乐无穷”,秉承相同的理念,伯年和悲鸿都是精于塑造自然万物的艺术巨匠。


        未竟之作

        因俱在其夙昔所藏精品之外,而又不胜其装置也,中多未竟之作,趣味良深,如举玉按璞,谂其所自。此幅写西施清微雅逸,前无古人,仲熊信乎,恺悌君子,吾心感为何如耶。

        ——徐悲鸿题任伯年画作《西施浣纱》


        任伯年长女任雨华的后人吴仲熊,与徐悲鸿交善,并知晓徐悲鸿酷爱任伯年绘画,遂将多幅所藏任伯年父女的画作赠与徐悲鸿,其中有很多任伯年未付裱的遗稿。这些“未竟之作”被徐悲鸿视为珍贵的璞玉,他在画作之上或题跋或补竟,每一幅画作都如同两位大师跨越时空的“对话”与“合作”。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1.064(s)   2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