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制度建构与历史重构——评《中国当代美术制度研究》
    2.   李朝霞 《中国当代美术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   长期以来,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研究,往往聚焦于艺术本体、风格流变或批评理论等内容,对于“制度”这一隐性的结构性力量却鲜少被系统探讨。事实上,美术制度与中国社会制度转型密切相关。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术制度呈现出高度的政治化特征,当然,这也并非像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般,两者并不存在“完全的一体化”,而是在体现政治 [详细...]
      2025/05/22 09:13:43 来源:大河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高校美育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近年来,国家对美育愈发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美育在各教育阶段的落实。在高校层面,明确要求把美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古人对美的独特诠释与卓越创造,将多元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度融入美育课程,能够极大地扩展美育边界、深化美育的内涵,对于以美育课程塑造健全人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美育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意蕴 一是塑造全面发展人才。通过美育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类艺术形式、美学理念,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比如,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凭借在美育课程中培养的审美感知,能 [详细...]
      2025/05/22 08:05: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艺术公共教育 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温度
    2.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文化繁荣发展的当下,美术馆、博物馆作为公共教育的重要阵地,不仅是历史文脉的守护者、艺术魅力的展现者,更是全民美育的践行者。提高美术馆、博物馆公共教育水平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时代选择。 美术馆和博物馆开展公共教育,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温度。所谓“高度”,体现在公共教育的专业性、学术性和引领性上。美术馆、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研究团队,这是提升公共教育水平的坚实基础。一方面,要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出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公教内容。如美术馆结合艺术流派、创作技法,开展专业的艺术赏析课程, [详细...]
      2025/05/21 07:57: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祝允明:书法史中的解构者与秩序重建者
    2. 引言:在断裂处生长的艺术史 中国明代中叶的苏州,商品经济勃兴与心学思潮涌动共同构成了一幅矛盾的精神图景。祝允明(1460-1527)的书法实践,恰似一柄刺穿时代帷幕的利剑——他以狂草的癫狂解构晋唐法度,却在楷书的严谨中重建秩序。这种看似悖论的艺术选择,实则揭示了艺术史演进的核心密码:真正的创新永远诞生于对传统的深度对话中。本文试图超越传统书论"破格守法"的二元框架,从形式革命、哲学隐喻与文化重构三重 [详细...]
      2025/05/18 21:37:0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祝允明:明代书法巨擘的艺术之路与永恒影响 兼论其书法风格的传承与突破
    2. 引言 在中国明代书法史上,祝允明,又名祝枝山(1460—1527)无疑是一座丰碑。他以狂草的巅峰造诣与楷书的典雅格调,重塑了明代书坛的审美范式,亦为后世书法艺术的突破性发展埋下火种。作为苏州乡贤金思宇教授将从祝允明艺术之路、艺术成就、艺术风格及对后世的影响四个维度,结合具体作品与历史案例,探讨这位“吴门四才子”之一的书法大家如何以“破格”精神与文化自觉,成为连接晋唐传统与晚明浪漫主义的关键枢纽。 [详细...]
      2025/05/18 21:01:5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器以载道 物恒为美——读《中国手工器物美学的传承研究》
    2.   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在考古工作者的呵护下渐露真容,刃口处的磨损,见证着先民与自然博弈的岁月;殷墟出土的青铜透着幽光,饕餮纹饰中凝固着三千年前先民的敬畏与祈求;宋代官窑的冰裂纹盏托置于茶席,开片中依稀可闻临安城的暮鼓晨钟……这些已历千年的手工器物,在新近出版的《中国手工器物美学的传承研究》中一一可寻。它们是凝固的历史,亦是文明的象征。   《中国手工器物美学的传承研究》这部书,是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教授 [详细...]
      2025/05/10 08:18:5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高校美术史论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2.   无论是综合类院校还是艺术类院校,美术史论都是艺术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支柱性课程。但部分学生认为理论性强的美术史论课程对提升专业能力无关紧要,因而忽视史论课程的学习,导致其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基础表面化等问题出现。如何以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发展为导向进行美术史论教学改革,是当前一线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   把握知识重难点完善教材和内容   美术史论作为高校的一门常见课程,出版教材众多,不同教材在内容编排、知识深度、辅助材料上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把控:   一是选用合适的教材。美术史论课程涵盖的内容十 [详细...]
      2025/05/08 07:53:47 来源:大河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把创意的种子播入实践的土壤——人工智能辅助下的美术课堂教学
    2.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通过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助力美术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等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关键词】人工智能;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实例   随着人工智能(AI)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授的知识与技能,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若学校教育仍固步自封,我们又该如何立足时代前沿,积极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呢?   在当今教育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展现出巨大的 [详细...]
      2025/05/08 07:52:34 来源:大河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创新表达
    2.   作为传统文脉传承与现代设计创新的协同载体,高职院校在新时代青年文化价值观形塑中发挥着实践导向的育人效能。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创意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领域,其课程体系需兼顾专业技能传授与文化素养培育的双重使命。本研究聚焦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场域,系统探讨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转化机制与教学实践路径,以期为培育具有文化辨识度的设计人才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方案。   ‌符号解构与语义再生: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转译路径   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课程需要通过系统性的方法体系,将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元素理念。[1]教师需要在传统文化元素 [详细...]
      2025/05/08 07:51:45 来源:大河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新高考改革下艺术生综合能力培养策略
    2.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一轮新高考改革拉开序幕。此次改革突破传统文理分科的制度性局限,积极构建更加灵活、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次改革不仅为艺术类考生提供了综合素质提升的制度保障,更有助于打通专业型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的成长通道,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输送兼具艺术造诣与人文底蕴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有效提升了人才选拔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新高考改革对艺术生的影响   ☆文化课要求提高   新高考改革前,在高校艺术类招生方面,存在“重专业、轻文化”倾向,文化课成绩仅为录取门槛。随着 [详细...]
      2025/05/08 07:50:59 来源:大河美术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550(s)   9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