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翰墨情深韵自香 落笔无日不春风
    2. 前些日子收到永康先生赐赠的新作《扇面画集》,书中收入近作八十八幅,无论是折扇还是团扇,画家均以多姿多彩的笔墨点染出一派明丽的花鸟画风。水康喜画牡丹,笔下的牡丹雍容华贵,用笔用色恰到好处,使观者想起东坡先生“秀色洗红粉,暗香生雪肤”的佳句。在这本画集中永康只收入了一幅《春风》,画面也只有一枝吐露出清气的红牡丹,但这一花和几簇用墨和花青点染出的枝叶,却流露出八分花光、九分春色,让人从心底叫绝,如果把范成大的“若要韶华展尽,东风细细商量”题在画上,那便占尽风情满十分了。 为何八十八幅作品中只选一幅牡丹,我道不出原委,但分明又感觉到这是画家的有意安排,他似乎在寻找着 [详细...]
      2013/08/01 09:51:5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静听秋水 闲看明月
    2. 我与增友交往已有十五个春秋,所谓交往,也仅仅限于书信或是偶尔的电话。看过他的照片,却一直无缘与他谋面。而他的作品,我反倒十分熟悉,从他笔下的“仕女系列”到“高士系列”、“儿童系列”似乎都有强烈的印象,只是我不知道他还画花鸟,而且写得一手美文。每每读他的新作总想去拜访他,想与他天马行空的神侃,可惜时光弄人,总少机会。 前些日子去济南,又想起增友,一打听,才知他供职的聊城大学近在咫尺,没有想到的是好些济南的朋友却没有去过聊城,对聊城甚至显得陌生,这让人大感不解,需知位于鲁西平原古运河畔的聊城可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说起当地的古迹,人们会如数家珍的讲起明代的光岳楼 [详细...]
      2013/08/01 09:49:2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2. 我家算不得书香门第,但从小受外公的熏陶,对传统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趣兴。外公是一位民间画师,善画花鸟,对古诗词有着浓的化不开的情结。据说满周岁的我在“抓周”时竟然抓的是毛笔,仿佛我与书画有缘,可惜我只念过小学便当了童工。 当学徒是在上海,学画玻璃器皿,这期间有幸认识了谢之光、程十发、唐云、吴青霞等海上大家,受到一番熏陶,只是太小,年仅十五六岁,能领悟的,也仅仅是皮毛上的皮毛,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不知又拜访了多少老师、受过多少前辈的关爱,终于才走上了以设计为主的职业,但仍不死心,依旧梦想成为画家。在我的眼中,东方文化精深博大,中国绘画至高无上,一句话,传统至上,水 [详细...]
      2013/07/31 18:18:5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彩墨写出的诗情
    2. 采风总是让人兴奋不已的事。在新春这个美好的季节,由一批艺术家组成“中国美术名家印度、斯里兰卡采风团”由北京出发,我和王绪阳先生便相识在这心旷神怡的旅途中。 在这之前,我对他几乎是一无所知,但在采风活动期间却给大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特别是他谦和、平实的关容让我经久不忘。分别时,他送我一本画集,通过画集我才更深一层地认识了这位兄长的艺术。其实,对他的作品我并不陌生,像《小米加步枪》、《中流砥柱》、《黄巢起义军入长安》、《蓝色田野》、《岁月如歌》等优秀作品我早就读过,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惜我没有记住王绪阳这个看似普通却又颇有份量的名字,我只知道这是一位东北画家,却 [详细...]
      2013/07/31 18:06:0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红草园、老梅、文湛
    2. 与文湛先生通信已有好些时间了,可却一直没有机会谋面。后来看他的作品多了,和他在精神、情感上的交流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听到好些朋友谈他的“红草园”,谈起他的山居生活,使我再也坐不住了,于是一阵风似地去了终南山。 终南山对我来说,多少有些神秘。说它神秘,大概是因为从武侠小说中得到的朦胧印象。想不到文湛选择了这样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山谷,去构建他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去精心营造他亲近自然的刨作基地,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意外。 到了终南山,探访了“红草原”后,文湛的选择便显得既亲切又朴实,我也醉心于这生机勃勃的山野之中。几天来,我和文湛像山里的老农,一 [详细...]
      2013/07/31 18:01:1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随情信笔说根成
    2. 认识根成已有时日,读根成的作品却不多,印象中他是画简笔人物,选题多取古诗意、高士一类,有人点评其作品“空灵、玄虚”,格调高古。认识他的朋友大多介绍其人、美誉颇多,用信阳人的话来说:“这人实诚,可好!” 我第一次去信阳是参加生才的画展,这是一组以画鸡公山风光为主的专题展,配台展览出过一本画集,叫《烟云鸡公山》。画展、画集均由根成操办。 生才与根成是同学,曾投师于西安美院张之光先生门下,只是如今生才画了山水,而根成在研习人物。提起恩师,二人都颇为动容,之光先生为艺为人可见一斑。 生才曾著文介绍根成,“一别十几年,我 [详细...]
      2013/07/31 17:35:4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漫话马海方
    2. 早就知道北京画家马海方,读过他好些描绘老北京风土人情的的作品,这些“风俗画”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亲近人,让人在不自主中便溶八到画面的生活,尽管北京与成都相距千里,可那些淳朴的民风却处处相通。读过这些作品后,一直想拜访这位画家,想听听他讲述平民眼中的京城,只是一直没有这个缘份。 一次逛济南书画市场,忍不住买了一幅海方的早期作品,所绘者是一位清晨坦鸟的老人,画面简洁,着墨不多,笔墨不算精到,像应酬之作,但却有些趣味。回四川后请朋友欣赏,行家说我看走了眼,说画不像出自马先生之手。再细看,的确看出些“毛病”,再后便不敢示人。何以会“走眼”?大概是读原作太少,且只顾了对 [详细...]
      2013/07/31 17:32:4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匆匆远行却留下春色无数
    2. 春节后,突然收到一封陌生的来信,读完才知相交已久却从未谋面的福建山水画家曾坚已悄然离开了画坛,写信的人,是他在上海念书的儿子曾晓俞,他在信中写道: “老师可曾记得曾坚?记得在你曾经笔下那一腔绿色情愫的南方闽乡的穷画家?你的案头,可还摆放着多年前曾坚进你的闽乡风情小品?”“也许你还不知道,我的父亲已于不久前离开了人世,临终甚至还未见到我们为他印出的第一本画集…”读这些文字,不禁让人凄然泪下,我真的不知他病了,更不知他走得那么匆忙!记得去年秋天,我还与他相约到闽南走走,到他生活的农村去看山、看水,听乡音,殊不知事隔几月,才短短的几个月啊,这位未曾谋面的朋友竞悄然离去,对他的过世,我不敢 [详细...]
      2013/07/31 17:27: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漫游在黄鲇鱼的清凉世界
    2. 几年前看新峰的作品,想写一则品画的文章,一忙就拖了许久。近三年与新峰的交往渐渐增多,彼此的了解也日益加深,到头来,成了知己,越熟,走得越近,反倒不知如何落笔,这真是奇怪。 新峰为人忠厚,为艺朴实执著,大凡与他相交的人都会对他留下良好的印象,朋友们说年轻的新峰前途不可限量,这话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却流露出对青年艺术家的一种信任。 新峰擅画鱼,那是一种叫黄鲇的鱼,这种鱼有点像四川的“黄辣丁”,也有些像鲢鱼,此鱼并不起眼,却十分入画,特别是在新峰笔下就显得更为出众,真算得是入木三分。我不知道新峰如何会选中黄鲇鱼作为创作主题,但看得出他为画好这 [详细...]
      2013/07/31 17:22:5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在水墨水乡里寻梦
    2. 在水墨水乡里寻梦 14岁去上海当学徒,经过南京,继后去过苏州、杭州,大概这些地方便是我最早认识的江南。江南对我来说,是诗、是画,是一个充满了文学情结的梦。虽然没有念过多少书,可喜欢文学,从小读唐诗,读宋词,偶尔也翻翻元曲,尽管读这些文字似憧非憧,却又常常被那些千古绝唱的名句打动,像“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二月多芳草,早春漾潆细雨中”,“帘外轻阴人未起,卖花声里梦江南” …,总之,江南既是桃红柳绿,又是楼台亭阁。江南既多丝竹,又多离愁伤感。江南似乎远比我的家乡更有韵味,更有诗情。尽管钟情江南,可却说不出自身的感受,甚 [详细...]
      2013/07/31 17:18:4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