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为”—谭玉伟陶瓷印作品展

      作者:核实中..2013-08-05 09:15:30 来源:中国美术网

        2013年8月5日上午9时,由淄博陶瓷印研究会主办的“一为”—谭玉伟陶瓷印作品展在淄博陶瓷印研究会展开。


        提起篆刻,人们自然就会想起刻在各种石料、木头、铸在金属上的印章,就会想到各种体式的篆字。然而,很少有人听说过陶瓷印章,当然从事陶瓷印章造型与篆刻创作的艺人更寥寥无几。淄博市有一位陶瓷艺术大师谭玉伟,多年来,一直从事书画、陶印篆刻艺术的创作。身处瓷都淄博,陶瓷可以说是触手可及的资源。在别人用陶瓷生产日用品和建筑材料之时,他却尝试着用这种资源开辟另一个艺术世界――他萌生了一种想法,能否用陶瓷来替代叶腊石类印材,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效果?或再现原始?

        谭玉伟把陶瓷材料固有的特性和叶腊石类所不具备的多种特质,融合进篆刻艺术,这需要多方面的文化因素纳入,比如文学艺术、雕塑艺术。这都是陶瓷与篆刻结合后,能够包容的优势。他所追求的是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巧妙地整合压缩进方寸之中,使每一件作品都独具特点,透射出深刻的传统文化光彩。在这被扩展的文化容量中实现艺术品的唯一性――孤品价值。

        对于谭玉伟来说,用陶瓷创作印章不是他脑子“灵光一闪”的结果,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制印的源头竟然就是陶器。

        考古资料显示,在距今9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在陶器上使用拍打压印纹饰的方法,而具有印章功能的陶拍的产生,更加说明这种独立的圆形或方形的陶拍,犹如一方圆形或方形的印章,压印在半干湿的陶坯上,这无疑就成了印章的最初形态。“可以说,陶与印是相伴而存、相合而生的。”

        谭玉伟是从篆刻艺术触及陶瓷的,这种“先入为主”的创作方式决定了对待陶瓷材料的不同艺术创作理念,明显带有篆刻家对“金石气”追求痕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先生,看了谭玉伟的作品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欣然赠言:“你选择陶艺创作的路很好,很正。立足本土,传统,时代,个性全面发展。特别坚信向民间陶瓷文化学习,吸取,定会成功。”从而我们也可看出,以陶瓷印形式创作大型题材,有着自身优势。那种通过作者对陶瓷材料施予的自由塑造,可以最大限度的使各种艺术相互交融。










        艺术家简介

        谭玉伟,赓子,字津梁

        1960年,生于山东淄博,自幼酷爱书法、绘画、篆刻艺术。

        1996年,曾就读于“中国书协”研修班,师从沈鹏、王学仲、李刚田、言恭达数位名家。

        1998年起,为探索篆刻艺术新材料遍访全国各地,最终定位于陶瓷他人材料,

        开 始尝试使用陶瓷材料进行篆刻创作,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被陶瓷丰富的、其他材料不可取代的表现力所折服——取自自然材料、假以人工手段、然后回归自然烧制 ——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直令我神往与痴迷。成功的喜悦让我一发而不可收,从此进入陶瓷艺术领域,完成了篆刻艺术创作的跨界。

        自此,开始了艰苦而又快乐的创作历程,相继创作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题材的陶瓷印作品:

        330枚系列陶瓷印《奥运赋》、184枚《奥运中国冠军榜》、99枚组合陶瓷印《弟子规》、100枚系列陶瓷印《齐国典故》、24枚系列陶瓷印《二十四孝》、54枚组合陶瓷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36枚组合陶瓷印《太极拳论》等,这些作品被各相关机构收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影响。

        2011年10月11日,由我发起,正式注册成立了全国唯一一家地方性社会团体组织“淄博陶瓷印研究会”,并被当选为第一任会长。

        2012年,14项陶瓷印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

        展会活动将于2013年10月1日结束。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0(s)   1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