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9)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area" 美术史论-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2. 在日本的文学史著作中,“诗”、“歌”经常相提并论,但它们是两个概念。“诗”是指汉诗,即用汉语并按照中国诗歌的规范写作的诗;“歌”指和歌。和歌原本是日本最古老的民俗活动中的口头文学形式,它最早的形态是原始时期男女相悦相恋时所进行的“对歌”(日语中称之为“歌垣”)。这种民俗一直保持下来,平安时期的贵族男女在结婚之前也要进行和歌赠答;平安时期以后,这“对歌”发展为“和歌比赛”即“赛歌”(日语中称之为“歌会”),并由此发展为“和歌连句”(又叫做“连歌”)的诗体。中国诗歌传入日本后,日本文人主要以汉语写诗,稍后才有日语书写的诗歌出现,用日语写作的诗被称之为“和歌”。在古代的日本,这两种诗歌形式总是相互影 [详细...]
      2011/03/30 11:32:4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空寂: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作者:彭修银)
    2. 【内容提要】“空寂”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美学范畴,它的形成一方面受到日本民族固有的自然条件、自然观以及植物美学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在成功地吸收了中国禅宗思想之后形成和发展的。“空寂”美意识在文学领域直接表现余情余韵的艺术风采;在绘画领域体现着一种枯淡之美;在造园中表现出一种“无相”的野逸之美;而茶道中的“和静”境界正是“空寂”美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空寂/自然条件/自然观/植物美学观/禅宗 “空寂”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美学范畴,它的形成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日本民族固有的自然条件、自然观以及植物美学观的影响。而且,其“空寂”之美学范畴也是在成功地吸收了 [详细...]
      2011/03/30 11:26:4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2. 在日本的文学史著作中,“诗”、“歌”经常相提并论,但它们是两个概念。“诗”是指汉诗,即用汉语并按照中国诗歌的规范写作的诗;“歌”指和歌。和歌原本是日本最古老的民俗活动中的口头文学形式,它最早的形态是原始时期男女相悦相恋时所进行的“对歌”(日语中称之为“歌垣”)。这种民俗一直保持下来,平安时期的贵族男女在结婚之前也要进行和歌赠答;平安时期以后,这“对歌”发展为“和歌比赛”即“赛歌”(日语中称之为“歌会”),并由此发展为“和歌连句”(又叫做“连歌”)的诗体。中国诗歌传入日本后,日本文人主要以汉语写诗,稍后才有日语书写的诗歌出现,用日语写作的诗被称之为“和歌”。在古代的日本,这两种诗歌形式总是相互影 [详细...]
      2011/03/30 11:26:0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原始思维与印度美学的不解之缘(作者:邱紫华)
    2. 原始思维是人类早期共有的思维形式。在历史的进程中,有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和文化传统中长期保持着这种思维形式,有的民族在发展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则逐渐淡化了这一思维形式,前者如印度、中国等东方民族,后者如希腊民族。原始思维对印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形态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表现在美学观念方面,就是它导致了印度美学的若干重要特点的形成,例如印度美学的 “灵肉双美”的特征、强烈的主体性特征、印度美学所追求的“韵”和“情味”品格,以及印度艺术的象征性、想象性、意会性、主观性等特点,可以说都同原 始思维方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原始思维同印度美学、艺术之间互动互渗,互相缠绕,从而决定了印度美学的独 [详细...]
      2011/03/30 11:25:3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潘知常: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 
    2. 一、“生命美学叩击世纪之门”90年代伊始,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之间由于美学取向的根本差异,在〖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著名报刊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且取代自50年代始的美学界四大学派之间的论战而成为90年代中国美学界最为重要、最为引人瞩目的论战之一。1998年岁末,〖光明日报〗专门邀请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刘纲纪先生与生命美学的代表人物潘知常分别撰文,并展开争鸣,更意味着这一争鸣的趋于高潮。对此,著名美学家阎国忠先生曾经专门撰写长篇论文,就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之间的论战加以述评,并断言:这场论战“虽然也涉及哲学基础方面问题,但主要是围绕美学自身问题展开的,是真正的美学论争,因此, [详细...]
      2011/03/30 11:25: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李娜:西方女性主义美学审视
    2.   一、西方女性主义美学的缘起   随着20世纪中叶开始的社会运动和妇女自觉意识的提高,女性主义者对传统妇女创作展开了一连串重新开拓、发现和再评价。女性主义者鉴于女性艺术的次属地位,掀起一股重新发现和评价女性创作传统、彰显女性艺术表达的热潮。乔治亚·欧·姬芙(G.Okeeffe)、茱蒂·芝加哥(Judy Chicago)等女艺术家创造出作为女性主义艺术平台的一套话语。这一话语宣称艺术、认识论及批评操持着男性话语,因而美学上的颠覆势在必行。 而导致这一美学思潮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 妇女的创作或表达,在传统的社会 [详细...]
      2010/05/17 16:59:1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悲剧的诞生第九部分 尼采
    2. 第九部分 三六七、如何区别艺术作品 凡是经过思考、写作、绘画、作曲,甚至建筑或塑造的作品皆属于个人的艺术,要不然 就是呈现在众人面前的才艺:而即使是后者也蕴含了明显的个人才艺中所包含之信仰上帝的 因素。因为,一个虔诚的人绝不可能孤寂——这名词乃是我们这些无神论者所发明的。 综观艺术家的各方面来说,再也没有比这更深刻而准确的辨认方法了:不论艺术家视其 作品为个人的或大众的,也不论他是否“已将这世界遗忘”(此乃个人艺术的本质)——总 而言之,一切均在于&ldqu [详细...]
      2010/05/17 16:51:4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悲剧的诞生第八部分 尼采
    2. 第八部分 三五六、欧洲应该如何才会变得“更风雅” 设苦即使是在今日(在许多的中止停滞有待坚持的过渡时期),生活依旧几乎对每个欧 洲男性坚持一种特定的角色——即他们所谓的使用;有些人拥有选择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的 自由(一种表面的自由),然而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被角色所甄选。 这样的结果是够奇怪的。几乎所有的欧洲人在年纪逐渐增长时,都会对自己的角色感到 迷惑;他们本身便是:“一场好战”的牺牲品,他们忘了一旦自己“使命”被决定之后,就 会随时为 [详细...]
      2010/05/17 16:51:2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悲剧的诞生第七部分 尼采
    2. 第七部分 三四三、喜悦的含意 最近发生的几件大事,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上帝已死”;对于基督教上帝——已不值 得信仰——的信念已开始抛弃其初次覆盖在欧洲的阴影。就少数人来说,他对这戏所抱持的 怀疑的眼光是十分强烈与敏感的;似乎从云端射出了几许阳光,一些古老而深沉的信心也开 始转变为怀疑——对他们来说,我们的旧世界似乎显得日渐黯淡、可疑、陌生与“老朽”。 大体上,我们也可以这么说,这件事的本身太过伟大、太过遥远、太过超出人 [详细...]
      2010/05/17 16:51:0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悲剧的诞生第六部分 尼采
    2. 第六部分 三一一、破碎的智慧 我们并不永远是那么勇敢,而当我们疲累的时候,和我们类似的人会如此悲叹道:“要 人使人类尝受痛苦真不容易,而那是不可缺少的!当我们不想让自己继续苦恼下去,隐居起 来会比较好吗?和疯狂的群众生活在一起,以及为了赎偿个人所犯的罪(必须犯的罪)而和 整个人类相抗是否会较不适合呢?傻子所有的是愚昧,虚荣者所有的是空幻,狂热者所有的 是狂热,是吗?在重要的地方而有如此巨大的歧异会不合理吗?当我听到别人对我的怨懑— —那种感受不就是我初次的满足感吗?是的,应该如此!我实在难和你 [详细...]
      2010/05/17 16:50:4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357(s)   8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