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基本原因
    2. (1)人的感觉特别是视觉和听觉,能够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感觉的自由性是美感产生的前提。这说明感觉不仅能为对象所吸引,而且能与对象保持适度的距离,对对象作观照,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与满足。 (2)人的感觉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所以既能认识,又能审美。人的感官既是认识的器官,又是审美的器官。<BR>  在现实生活中,令人愉快的对象,常常符合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符合目的,指对象符合于主观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符合规律,指对象表现出形式的和谐与完美。从中体现出人的感觉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3)从审美的角度看,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 [详细...]
      2009/09/03 10:34:1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审美活动中感觉的一般特点
    2. (1)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官的一般感觉是美感的基础。||(1)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官的一般感觉是美感的基础。感觉是由客观对象的刺激和主观对对象刺激的反应这两方面组成的,这就既离不开光、色、形、声、味等形式因素,也离不开主观的视听等感官因素。||感觉是由客观对象的刺激和主观对对象刺激的反应这两方面组成的,这就既离不开光、色、形、声、味等形式因素,也离不开主观的视听等感官因素。 (2)人在审美活动中的感觉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和精神的意义。而且有连续性和积累性,因而能逐步丰富、进化和完善,而不像动物的感觉那样是一次性的。(3)美感与认知、道德感之间的差别在于,在这种感觉中,体现了人的特 [详细...]
      2009/09/03 10:33:5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美感产生的逻辑因素
    2. (1)美感的存在,须以人的审美能力为前提。审美能力一方面包括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的颖悟能力。这说明审美是需要先天的感受基础的。耳聋不能欣赏音乐,瞎不能感受色彩。另一方面,审美能力还是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由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造就起来的。这尤其体现在艺术的创造和鉴赏中。 (2)美感的存在,须以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基础。民族文化心理具有传承性。一个时代共同的社会文化氛围造就了具有普遍性的文化心理。每个人的审美心理,既体现了社会文化的共同性,又体现了由个人气质、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所造就起来的个性。 (3)美感的存在方式,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人对这个世界,可以有多重角度,多种 [详细...]
      2009/09/03 10:33:1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美感理论的基本概念
    2. 1.什么叫美感: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的自由感。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2.人类美感和动物快感的本质区别: (1)动物的快感是在自己生命力发展的过程中,追求对环境适应的一种感觉,它是本能性的,既无意识,也无自由,是它的种族的属性,先天规定着的。它只是整个种族的特征,而不是个体动物的特性。 (2)人类美感不仅是一种种族的生理上的 [详细...]
      2009/09/03 10:30: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类视觉艺术—抽象艺术
    2. 类视觉艺术———抽象艺术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抽象艺术的界定,已不再只是用来做为写实风格的对立面。具象、抽象及叙述性的内容,已在西方抽象表现的发展中,获得了认定。复合媒材的使用,更打开了形式表达的局限,彰显其丰富的语汇。继康丁斯基、蒙德里安视觉美学探索的架构之后,对于视觉艺术,「抽象」一词的意涵,艺术家仍在美术史的演绎中,将意涵推展至社会学, 艺术史等各个层面,使抽象意题呈现的可能性,更为宽广。 「学习」与「经验」,使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走向同值化的危机,因而使人的个体失去了独立人格的倾向,而无法解读对于事物的真正现象、感动与 [详细...]
      2009/09/03 10:28:1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美学应用于教育的迫切性
    2. 大概二十年前,在县城的新华书店购得一本《宗白华学术文化随笔》。那时对宗先生是何许人也,其学术方向是什么一无所知。也许是出于对“文化”两个字的敏感和迷信,在好奇心和虚荣心的合力的驱使下买了此书。到手之后也没有认真读过,所幸的是至今保存着。一年前宗白华先生才真正走进我的视野,此时我才知道他是个美学家,学贯中西的大师。读了一些他的文章,托朋友买了一本他的著作《美学的散步》,深为他的学识折服。然而让我怦然心动的不仅是他的学识,更有他文章中蕴含的人生情趣。他用美学家特有的艺术的审美的眼光,为我诠释诗歌、音乐、绘画、建筑、雕塑还有宇宙、万物和人生,让我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美,和美带 [详细...]
      2009/09/03 10:11:5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逸格与文人画的演进(作者:张繁文 )
    2. 作者:张繁文  来源:网络 一   在讨论逸格与文人画的关系之前,有必要追踪一下逸格词意的来源。逸的本义为逃失、逃跑。《国语>晋语五》曰“马逸不能止。”引申义为散失,如柳宗元《武功县丞厅壁记》:“壁坏文逸”;再引申为超迈、超群之意,如杜甫《醉时歌》:“相如逸才亲涤器。”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引申,称超逸豪放的意兴为“逸兴”,称超越同辈为“逸伦”,称超越绝俗的艺术品为“逸品”。魏晋时代玄学盛行,对逸的追求成为时尚,魏文帝 [详细...]
      2009/08/28 16:06:1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美育:疗救功利主义的良方(作者:徐碧辉)
    2. 徐碧辉 毋庸讳言,当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社会。相对于改革开放前整个社会“学习”和空谈理论(而且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来说,这种崇尚务实、讲求实效、注重效益的社会风尚当然是一种进步。但另一方面,当我们从一种片面中走出来时,又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这就是唯利是图的实利主义泥沼。我们在这种泥沼里陷得如此之深,以致于我们整天只是忙着票子、房子、车子,我们嘴里说的、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工资、奖金、收入、福利等东西——这些当然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如果说这是人生的全部,则是大谬特谬。赚钱只是人生的手段而不 [详细...]
      2009/08/24 17:04: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李泽厚美学批判
    2. 吴忌 摘 要:李泽厚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其美学哲学基础的转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本文在李泽厚具体的美学文本,对美学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将其美学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五十年代的反映论美学、六十年代的实践论美学和七八十年代的人类学本体论美学;并就各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 关键词:李泽厚 美学 三个阶段 , 李泽厚美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与其美学哲学基础的转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一、五十年代的反映论美学 从55年第一篇美学和文艺方面的文章《关于中国古代抒情诗中的人民性问题——读书札记》到59年末《山水花鸟的美&mda [详细...]
      2009/08/24 16:35:3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2. 潘立勇   理学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以及实现这种境界的工夫,都深刻地包含着这种审美化育精神。这就是“乐”的境界和“乐”的工夫。王阳明曾说:“洒落为吾心之体,敬畏为洒落之功。”(《王文成公全书》卷5《答舒国用》)“洒落为吾心之体”即“乐是心之本体”,洒落与敬畏的关系,是本体与工夫,也即境界与工夫的关系。说敬畏为洒落的工夫,这还只揭示了宋明理学修养工夫的一面,而这一面是在将敬畏与洒落对待而言时所强调的;宋明理学人生境界的修养工夫还有另一面,那就是“乐&r [详细...]
      2009/08/24 16:24:1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