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天津举办周恩来邓颖超与全民族抗战展览
    2. 8月26日,“勠力同心 众志成城——周恩来邓颖超与全民族抗战”展览,在天津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举办。 展览分“民族危亡 为国奔走”“团结御侮 共赴国难”“时局暗流 雾都明灯”“伟大胜利 精神永存”4个篇章,通过260余幅历史照片,80件(套)馆藏文物、文献、艺术品,全景式展现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为建立、发展、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的重要贡献。 展览精心打造了多个微型壁式景观,从“1931年—1945年抗战时间轴”到“武汉珞珈山周恩来故居”,从“口号标语墙”到“重庆红岩八路军办事处”,每个立体化设计都生动再现中国共 [详细...]
      2025/08/28 09:06: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文明的星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藏文物联展”开幕
    2. 展览现场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在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文明的星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藏文物联展”于8月27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是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文博机构首次在京举办文物联展。 展览以“上海精神”中的“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主题,精选上合组织各成员国10家文博机构的文物珍品220件(套),其中,既有各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 [详细...]
      2025/08/28 09:03:5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图片展在柏林举行
    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图片展26日在德国柏林的中国文化中心举行。展览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主题,全景式回顾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展出的图片既呈现了中国军民浴血御敌的坚毅身影,还包括国际友人为中国抗战伸出援手的温暖场景。多国驻德外交使节、德政界人士、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百余人出席。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公使曾凡华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国人民抗战最艰难的时刻,许多国际友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包括不少富有正义感的德国朋友。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制造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时任西门子公司驻华代表的约翰·拉贝与其他十几位在华外国人士 [详细...]
      2025/08/28 08:50:4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金缮:残缺之美的涅槃与重生
    2.   【摘要】金缮是一种融合了修复、审美与文化的综合艺术形式。让古老的工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迸发新的生命力,对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历史溯源、工艺流程、艺术美学、传承创新四个方面探讨金缮工艺的前世今生,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审视传统技艺与现代社会发展关系的独特视角。   【关键词】金缮;传统工艺;文化传承   金缮工艺的历史溯源   中国是漆器的故乡,使用天然漆的历史源远流长。浙江余姚井头山原始社会遗址中出土的两件漆木器是中国乃至世界较早诞生的漆器,距今约8200年,见证了古人对漆的初步认识与运用。在漫长 [详细...]
      2025/08/28 08:43:00 来源:大河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文物瑰宝里的浪漫
    2.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七夕将至,这一源自牛郎与织女传说的古老节日,最核心的内涵便是爱情。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体现了人们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向往和赞美,也为七夕赋予别样的浪漫与温情色彩。七夕节源头可追溯至汉代,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古代女子会在七夕之夜,摆上瓜果、针线等物品,祈求织女让自己心灵手巧,掌握更多女红技艺。东晋《西京杂记》中的“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是现存古代 [详细...]
      2025/08/27 08:38:4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湖湘文化发展视域下博物馆隐性与具身化教育
    2.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发源于湖南的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湘文化纵贯古今,在独特的地理历史条件、文化源流与时势中,造就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形态。湖湘文化也成为博物馆的重要展示主题,博物馆通过向参观者传递优秀的湖湘精神,使湖湘文化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时代价值、做好现代诠释。博物馆通过一系列珍贵文物与生动故事,向参观者展示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推进其传承与发展,通过展览赋予参观者强大的精神力量。 博物馆凝聚着人类文化遗产的精华,展现着人类文明与智慧,透过优秀文物的展示,可以激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作为面向大众,致力于文化传播和终身教育 [详细...]
      2025/08/27 08:30: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陕北汉画像石的数字化传播与文化价值研究
    2. 陕北汉画像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陕北汉画像石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北部的榆林、神木、绥德等地,其艺术风格以浅浮雕为主,兼有线刻技法,题材涵盖神话信仰、车马出行、庖厨宴饮等,反映了汉代陕北地区作为军事要塞与农牧交错带的社会特征。陕北汉画像石并非单纯体现“民族融合”,其文化内涵更偏向中原礼制与边塞生活的结合。这些画像石为研究汉代社会历史、审美观念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陕北汉画像石的数字化传播方式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陕北汉画像石的数字化传播已成为保护与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的重 [详细...]
      2025/08/27 08:30: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追寻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
    2. 一百二十多年前,敦煌藏经洞文物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英、法、日、美、俄等国的盗窃掠夺,使得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数十年来,为了追寻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中国学者远涉重洋,前仆后继,历尽艰辛,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浙江大学刘进宝教授的敦煌学研究新作《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以下简称《文物》)便是其中之一。 《文物》以实地考察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以及相关考古和历史文献为基础,通过文献史料、考古资料和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成果的综合考察,对敦煌文献的相关历史进行了客观、翔 [详细...]
      2025/08/26 09:07:2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
    2. 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江西省博物馆藏 元青花釉里红楼阁式人物谷仓,1974年在江西省景德镇市郊凌氏墓出土。谷仓通高29厘米、底横20厘米、底纵10.3厘米,以景德镇祠堂戏台为原型,庑殿楼阁,中高侧低,重檐飞翘,红柱青瓦。谷仓为楼格式,上下两层,上层为戏台,下层为谷仓。戏台正面内置宝座,位居中心,四周及两侧亭楼塑侍女二人、优伶八人。下层为谷仓,仓楼、门均可拆卸,周廊侍卫二人、仆人四人。谷仓门两侧青花书楷 [详细...]
      2025/08/25 08:49:5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行走于艺术的世界 《万里千年——世界博物馆巡览》读后感
    2. 《万里千年——世界博物馆巡览》 王川/著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阅读王川的新作《万里千年——世界博物馆巡览》,是一场独特的艺术之旅。翻开书页,就如同沉浸于一曲悠扬的乐章之中,这绝非虚幻的错觉,而是实实在在的深刻感受,宛如聆听19世纪俄国音乐巨匠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这部钢琴组曲以十段风格迥异的标题音乐,细腻地描绘出十幅绘画佳作,再用五段“漫步”的主题巧妙地穿插其间,虽风格多样,却因“漫步”主题而浑 [详细...]
      2025/08/24 08:47:11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1.203(s)   10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