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描决定创作的风格与品质

      作者:曹意强2024-04-28 08:34:34 来源:美术报

        曹意强(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美术与设计分委会召集人、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素描一直是艺术院校教学的核心课程。然而,在当下,围绕素描问题出现了三种误区:一是将素描视为固化的模式,将其仅视为运用明暗进行写实训练,等同于目前流行的美术高考的模板;二是认为素描是西方美术的基础,引进素描教学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甚至认为徐蒋体系导致中国画的衰弱;三是认为西方已然放弃了素描是因为它阻碍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关于素描的大部分争论,实际是语言的争论。

        从形式上看,素描是在某种平面材质上绘制图像的记忆,但就其本质而言,素描是一种造型观念的结构基础,是作品中脱离色彩和三维空间依然清晰有效的部分。我国古代传统没有素描一词,但是概念缺录,绝不意味着相类事物的缺席,南朝谢赫“六法”中的“传移摹写”其实就在包括素描的原则与训练方式:通过临摹前人的范例和师法造化掌握视觉艺术的基本语言和象形描绘能力,进而创造出气韵生动的艺术品质。在西方,素描从来不是简单照抄物像的形体、明暗和透视关系的技法,而是对艺术家与自然物像形成象征性关系的表达,是将观念转化为视觉表达的基石。西方现当代艺术对素描的质疑并非素描本身,而是僵化的素描观念。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观念源自欧洲,但并非欧洲绘画独有,中国绘画中的“骨法用笔”就是以结构性观念为核心。近代中国绘画的弊端,并不在于西方素描的引入,恰恰相反,徐悲鸿、林风眠等大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大量时代精品,很大程度源自于他们扎实的素描功底。若将当下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方面遇到的问题归之于素描,无疑是推卸责任。

        视觉艺术与人类所有学科一样,都有其必不可缺的技艺原理和语言,任何新创造和新技巧,新媒介的发明,都离不开这些原理。素描的一般性原则可能会成为某种约束,但这是通向自由发挥必须的阶段,也是形成个人风格的关键。伟大艺术家都能将手段和工具为己用,在一般性法则和个性发挥之间寻求完美的平衡。画家若想获得创作自由并形成个人风格,就必须像上面提到的中外大师那样,终其一生磨砺素描水平。历史上伟大的艺术成就无不证明:素描决定创作的风格与品质。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68(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