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9)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area" 美术史论-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艺术与技术并重——关于设计艺术职业技能教育的断(作者:潘鲁生)
    2. 艺术与技术并重 ——关于设计艺术职业技能教育的断想 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一整套教学模式,一般的学科和专业多注重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但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则重视不够。高等教育如何适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如何改变或发展新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对设计艺术院校来讲,培养什么样的设计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应是急待解决和重新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视野、综合的创造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素质;应该是普通高校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从历史上看,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是艺术与手 [详细...]
      2011/03/30 10:48:3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走向文化美学(2)
    2. 关于文化研究,美国学者卡勒教授在《文学理论》(牛津大学1997年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中曾有较为精辟的评述。文化研究在西方从60年代兴起,但其实在19世纪就已有萌芽。从歌德、卡莱尔、爱默生的时代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著作,它既不是评介文学作品,也不是思想史,也不是哲学、社会学,而是所有这些的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类型。到了这个世纪的60年代,从事文学研究的人开始研究文学之外的著作。文化研究已经不只是对文学作研究,而是涉及广泛的社会领域,用卡勒的话说,它“包括人类学、艺术史、电影研究、性研究、语言学、哲学、政治理论、心理分析、科学研究、社会和思想史,以及社会学等各方面的著作”(第4页) [详细...]
      2011/03/30 10:48:0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走向文化美学(1)
    2. 也许仅只是我的一种直觉印象。我感到,文艺学或艺术学在近几年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的研究越来越趋向门类专门化,音乐美学、舞蹈美学、戏剧美学等越来越深入探索不同艺术独具的艺术奥秘,各自遵循的“自律”。但是,对文学的研究,却越来越趋同于文化普适化,把文学与整个文化融合起来,逐渐向文化研究转移。   本来,多年前就知道西方当代美学早已出现向文化研究转移的趋向,没有想到,这种趋势很快在我们这里也出现了。   有朋自远方来,畅谈之后更加深了我的这种印象。多年不见的香港中文大学美学教授王建元博士前不久来访,他的一番宏论使我越发感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真 [详细...]
      2011/03/30 10:47:2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潘天波:美学如何言说“思”与“证”
    2. 摘要:本文试图从西方美学困境切入,力图剖析美学应有的“思”“证”法则,揭示建构科学“思”“证”法则的学科意义,意在使现代美学研究走上科学方法与人本研究相统一的轨道。 关键词:“思”与“证”;困境;法则;学科意义 “思”与“证”是美学里重大的方法论范畴。“思”与“证”既是起点,又是过程。如何“思”?从“上”往“下”“思”,还是从“下”往“上”“思”?如何求“证”?是实证,还是史证?谁在“思”?“思”的对象是什么?为谁“证”?“证”应该遵循何种法则?“思”与“证”一系列问题关涉到美学如何站到科学与人文之上言说“思”与“证”的问题;关涉到美学学科定位的问题;关涉到美学学科建设的问 [详细...]
      2011/03/30 10:46:5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什么是实践美学
    2. 【内容提要】作者站在“新实践美学”的立场,认为在何谓实践、何谓超越、何谓生存、何谓审美这些事关美与审美的根本问题上,新实践美学既与李泽厚等的实践美学有别,又与杨春时等的后实践美学不同。新实践美学坚持“美是人对自身的确证”,“审美活动是人借助于人化对象而与别人交流情感的活动”。 【摘要题】美学理论问题 【关键词】新实践美学/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 【正文】 拜读了杨春时先生发表在《学术月刊》今年第一期上的《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一文,感到双方真正的对话并没有形成起来,主要是文中所涉及到的不少概念讨论双方的理解并不一致。这也是当前国内大多数学术争论 [详细...]
      2011/03/30 10:46:1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什么是实践美学
    2. 【内容提要】作者站在“新实践美学”的立场,认为在何谓实践、何谓超越、何谓生存、何谓审美这些事关美与审美的根本问题上,新实践美学既与李泽厚等的实践美学有别,又与杨春时等的后实践美学不同。新实践美学坚持“美是人对自身的确证”,“审美活动是人借助于人化对象而与别人交流情感的活动”。 【摘要题】美学理论问题 【关键词】新实践美学/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 【正文】 拜读了杨春时先生发表在《学术月刊》今年第一期上的《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一文,感到双方 [详细...]
      2010/05/17 16:48:0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潘天波:美学如何言说“思”与“证”
    2. 摘 要:本文试图从西方美学困境切入,力图剖析美学应有的“思”“证”法则,揭示建构科学“思”“证”法则的学科意义,意在使现代美学研究走上科学方法与人本研究相统一的轨道。 关键词:“思”与“证”;困境;法则;学科意义 “思”与“证”是美学里重大的方法论范畴。“思”与“证”既是起点,又是过程。如何“思”?从&ldq [详细...]
      2010/01/22 14:26:3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走向文化美学(1)
    2. 也许仅只是我的一种直觉印象。我感到,文艺学或艺术学在近几年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的研究越来越趋向门类专门化,音乐美学、舞蹈美学、戏剧美学等越来越深入探索不同艺术独具的艺术奥秘,各自遵循的“自律”。但是,对文学的研究,却越来越趋同于文化普适化,把文学与整个文化融合起来,逐渐向文化研究转移。   本来,多年前就知道西方当代美学早已出现向文化研究转移的趋向,没有想到,这种趋势很快在我们这里也出现了。   有朋自远方来,畅谈之后更加深了我的这种印象。多年不见的香港中文大学美学教授王建元博士前不久来访,他的一番宏论使我 [详细...]
      2010/01/05 10:43:1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走向文化美学(2)
    2. 关于文化研究,美国学者卡勒教授在《文学理论》(牛津大学1997年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中曾有较为精辟的评述。文化研究在西方从60年代兴起,但其实在19世纪就已有萌芽。从歌德、卡莱尔、爱默生的时代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著作,它既不是评介文学作品,也不是思想史,也不是哲学、社会学,而是所有这些的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类型。到了这个世纪的60年代,从事文学研究的人开始研究文学之外的著作。文化研究已经不只是对文学作研究,而是涉及广泛的社会领域,用卡勒的话说,它“包括人类学、艺术史、电影研究、性研究、语言学、哲学、政治理论、心理分析、科学研究、社会和思想史,以及社会学等各方面的著 [详细...]
      2010/01/05 10:42:3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艺术与技术并重——关于设计艺术职业技能教育的断(作者:潘鲁生)
    2. 艺术与技术并重 ——关于设计艺术职业技能教育的断想 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一整套教学模式,一般的学科和专业多注重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但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育则重视不够。高等教育如何适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如何改变或发展新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对设计艺术院校来讲,培养什么样的设计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应是急待解决和重新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视野、综合的创造思维方法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综合素质;应该是普通高校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从历史上 [详细...]
      2009/11/07 09:59:3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312(s)   8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