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舞蹈史:(十一)民国时代舞蹈文化的发展
    2. 第十一章 民国时代舞蹈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的舞蹈   土地革命时期的舞蹈艺术在为人民大众的旗帜下,以迅速讴歌现实为主导思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要求。    1.为了满足人民对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江西一带建立了我国最早的革命戏剧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还建立了工农剧社、“八一”剧团、工农剧团、战士剧 社、火线剧社及火星剧团、红旗剧团、战号剧团等。上述剧团或学校演出了不少话剧、歌剧、舞剧、活报、音乐、歌舞和舞蹈节目。这一时期的革命文艺已初步与工 农兵相结合,文艺成为人民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详细...]
      2009/09/18 09:21:5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舞蹈史:(十)清末至民初的舞蹈艺术
    2. 第十章 清末至民初的舞蹈艺术 第一节 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舞蹈   鸦 片战争(1840年)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帝国列强的入侵,清王朝统治的腐败,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舞蹈发展不能不受到影 响。清末民初,清政府及北洋军阀政府与外国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随洋货而来的西方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特别是早期电影以及跳舞场,不 断地涌入中国。在早期电影中有相当一部分舞蹈,如“芭蕾舞”、“西班牙斗牛舞”、“匈牙利狂想曲”等,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优美多变的 [详细...]
      2009/09/18 09:21: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舞蹈史:(九)明、清时期的舞蹈
    2. 第九章 向戏曲转化的民间舞及“家乐舞蹈”—明、清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明清的民间舞及“家乐舞蹈”   明 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意识的抬头,是民间舞蹈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反映民间习俗和生活、给人们以欢快的娱乐和美的享受的民间舞,则是极富生命力的。 自宋以来,民间舞蹈如异峰突起,占据了乐棚瓦舍,至明清尤盛。明清时代,不但宋代的《扑蝴蝶》、《狮子舞》、《大头和尚》、《耍和尚》、《跳钟馗》、《跳 魁星》等节目仍在街头演出,相沿成习,而且由于明代众多的长短篇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 [详细...]
      2009/09/18 09:21:0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舞蹈史:(八)富有民族特色的元代舞蹈
    2. 第八章 富有民族特色的元代舞蹈 第一节 祭祀舞蹈和宫廷宴享舞蹈   元 代统治阶级原是来自草原的北方游牧民族(苍狼和白鹿为图腾的民族),在祭祀方面有其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主要信奉萨满教。取得政权后,遂徙江南乐工于京 师,乐制沿袭宋制,仍分“雅乐”与“燕乐”两种。雅乐用于祭祀天地,只有太庙祭祖仍用萨满巫祝,朝会大典仪式,一律按宋代旧制,把汉族原有的一套雅乐制度 完全接受过来,又征用西夏旧乐,搜寻金代乐器,博采各族之长,仍分“文舞”“武舞”两大类。据《元史&middo [详细...]
      2009/09/18 09:20:4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舞蹈史:(七)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舞蹈
    2. 第七章 异峰突起的戏曲与民间舞—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舞队”—民间舞   宋 代民间舞一般称为“社火”“舞队”。逢年过节,千街万巷张灯结彩,民间舞队一个跟着一个,连结成一支长长的队伍。舞队的节目丰富多彩,富有生活气息,又有 它独特的风格,传承力强,容易推广,正像宋代民间文学(话本、小说)那样,最富生命力,能在民间生根开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并流传久远。    舞队,据《武林旧事》的记载就有70余种。有不少节目代代相传,保存 [详细...]
      2009/09/18 09:20:0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舞蹈史:(六)隋唐、五代时期的舞蹈
    2. 第六章 燕乐舞蹈文化的高峰—隋、唐、五代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唐承隋制,创新发展   隋 代统一中国后,只经历了短短30年的时间,它继承、保存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乐舞传统。唐代为中华舞史上光耀后世的黄金时代。唐朝建立后,社会经济出现 了高度繁荣和发展。唐朝实行开拓性的开放政策,出现了民族大融合,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更加畅通,疆域更加扩大,从而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人们。日本、朝鲜、天 竺、林邑、海湾大食、波斯诸国,来中国落户的不下百万家(《旧唐书·太宗本纪》)。陕西乾陵36宾王像,便是唐代与西域各国及国内各民族的良好关系的见 证。在唐代,中国 [详细...]
      2009/09/18 09:19:4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舞蹈史:(五)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舞蹈
    2. 第五章 民族乐舞的大交流、大融合—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魏晋风流   南 北朝时,原北方的统治者向江南迁移,北方则归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由于南北两地统治者的风俗习尚、文化娱乐生活迥异,其乐舞的风格和特 色也截然不同。两晋和南北朝继承了汉魏的传统,《清商乐》、“杂技百戏”仍然流行。此外,西曲、吴歌、杂舞盛行。晋太康时(280~289年)流行的《杯 盘舞》又称《晋世宁》(祝愿晋世得到安宁,属杂舞类),舞者用手接住杯盘,反复而舞,似一种杂技耍杯的节目。晋人谢尚的《鸲鹆舞》是模仿鸟的舞蹈。他在大 庭 [详细...]
      2009/09/18 09:19:3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舞蹈史:(四)秦、汉时期的舞蹈
    2. 第四章 俗乐舞蹈文化的高峰—秦、汉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工艺精品,汉风长存   汉 代的陶俑、陶楼、玉雕、木雕上的乐舞都显示了博大恢宏的汉代舞风。山东济南无影山汉墓出土了一组乐舞俑,其中,一男子似今天的节目主持人,二女子长发披 肩,头顶挽椎髻,着横条长袖衣,相对而舞。台正中一男子下腰,旁一人翻跟斗,前排二人相对倒立,后有乐队伴奏,两边二人似为盲人,可奏乐,可说唱。这组陶 俑立体感强,色彩鲜艳,与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壁画彩绘百戏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河南密县打虎亭壁画(局部)中,一男子在独舞,戴方形帽,着黑袍,红色灯笼 裤,吸左腿,举右手过头,甩白色长袖,舞 [详细...]
      2009/09/18 09:19: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舞蹈史:(三)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舞蹈
    2. 第三章 雅乐舞蹈文化的高峰—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舞蹈 第一节 西周雅乐舞蹈文化   据 记载公元前1058年,周一举灭商,为宣扬自己受命于天,巩固其统治,统治者制定了礼乐制度。据《史记·周本纪》:“成王既绌殷命,袭淮夷,在丰作《周 官》兴正礼乐。”周所制定的礼乐制度,把礼和乐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认为礼乐结合密不可分。这充分体现了这种礼乐制度的核心是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 因此,此时的舞蹈有其特殊的功能和地位。    西周也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着力对前代的乐舞加以整理、继承和发展,形成 [详细...]
      2009/09/18 09:18:5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舞蹈史:(二)夏、商时期的舞蹈
    2.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传说中的乐舞及夏代乐器   传 说中尧、舜、禹的时代,已处于氏族公社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使农业、畜牧业有了剩余产品,氏族公社的首领已成为有特权的贵族。一般认为尧建都于山西临汾一 带,在这一带进行歌舞活动。《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尧命质用麋鹿皮蒙在瓦缶的口上,用来敲击,这就是最早的“鼓舞”。   相传舜时有苗不服,禹率兵征伐不胜,后来听了益的建议,没有用武力,而“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尚书·大禹谟》),舞蹈了70天,有苗乃服。执干 [详细...]
      2009/09/18 09:18:4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2(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