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以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探索当代水墨
    2. 当代水墨在中国已走过40余年,早已自成体系。其实,水墨概念及其系列新的表现语言、创作样式的产生,最重要的贡献恰恰在于它们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于对传统中国画系统的彻底激活和解放,在于把“水”与“墨”这些古老的元素真正放置在当代艺术的语境和框架内,无论是创作理念、文化内涵,还是具体的形式语言、技法技巧、媒介属性等,都有着前所未有的突破与适应时代的革新。这不仅关乎美术创作与美术史书写的问题,还关系到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身份认同。 虽然现如今各种形式的对外展览、交流层出不穷,但对于非专业领域的观众来说,仍然 [详细...]
      2024/04/14 08:05:5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大构思、大视野、大情怀:在文脉赓续中建构当代山水精神与形态
    2. 自庄子“技进于道”的揭示,到石涛“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到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千余年间,中国山水画在技术技法不断精练提升的过程中,题材、观念、风格、样式也随之不断演进,山水绘画艺术语言的成熟,不仅将中国人的内在精神视觉化、审美化,从而形塑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因此形成了与西方艺术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进入21世纪以来,山水画创作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精华、反映当代时代精神、创造多元艺术语言等方面深度开掘, [详细...]
      2024/04/14 08:04:3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代造园奇书《园冶》
    2.    【艺术书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于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众多艺术形式;在多种艺术形式中,中国园林具有特殊性。一方面,中国园林是世界三大古典园林体系之一的东亚园林的杰出代表,以文人写意山水园著称,不仅对日韩等国园林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其影响甚至远达欧洲,促成英中式园林的产生;另一方面,园林也是其他艺术的载体,园林中可陈设书画、举行诗会、演唱戏曲,园林景名也多引用自文学艺 [详细...]
      2024/04/14 08:02:2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
    2. 利用AI工具绘制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海报设计黄喆   今年2月,首个文生视频大模型产品问世,人们可以通过文字指令构建“世界模拟器”、生成动态视频作品。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不断迭代,再次掀起针对生成式艺术创作过程和主体的热议: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设计是否属于艺术创作,其创作主体究竟是计算机还是设计师?截至目前发展阶段,我认为AIGC设计只是人类创作过程的 [详细...]
      2024/04/14 07:59:58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民间美术中的生态智慧
    2.    【守望家园】   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对象。作为传统美学重要艺术形式之一的民间美术,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与生态智慧。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欣赏自然是民间美术的创作原则与特色,既有对大千世界的想象,又有对万事万物的敬畏,还有对诗意人生的向往,以及对子嗣兴旺、瓜瓞绵绵的企盼,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宇宙观和生态观,有着鲜明的生态意识。 呼唤生 [详细...]
      2024/04/14 07:57:4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被忽视的科学之美——从宋代省油灯谈起
    2. 陈寅恪先生对宋代的历史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谈及对于宋代的印象,除了它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充满哲思的人文精神,我们更沉醉于它的时代美学。从诗词歌赋中品味宋代的文化之美,从文化遗存中感悟历史之美,从四大雅事中体验生活之美,是现今我们品读宋代美学的基本方式。 宋瓷主流美学意象 宋代的陶瓷生产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是宋代美学的重要物 [详细...]
      2024/04/13 08:43:11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中国书协2024年度考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 4月8日,中国书协2024年度考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王彦出席会议。全国各考级承办单位负责人、书法出版社有限公司考级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张潇羽主持会议。 李昕表示,通过开展书法考级活动,搭建服务广大书法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研习交流的平台,提升审美水平与人文素养,不仅是推动美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抓手,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社会群众修习书法需求的民生工程。要提高思想认识,着力文化强国建设,把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详细...]
      2024/04/13 08:41:41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天地为师 山河为友——纪念李可染写生七十周年
    2. 李可染于1907年生于江苏的一户平民人家,与近现代许多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艺术大家不同,在他的童年时期,街头巷尾的乡土文化与地方戏曲构成了他对艺术的最早认知。李可染也很早就展露了艺术天赋,在乡间土地上的信手涂鸦也是他最早的艺术启蒙,而这种画所观、师所见的经历也是李可染后期坚持写生之路的朦胧启发。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画面临生存的危机。李可染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率先提出要挖掘中国画之源泉,“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在重入自然中探寻中国画发展的新路。 1954年,李可染与张仃、罗铭决心南下写生。靠着从《新观察》杂志社预支的一百元稿 [详细...]
      2024/04/13 08:34:07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从百年传承到AI未来 中国美院建校96周年发布五大项目
    2.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4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在南山校区举行2024“国美发布”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6周年活动。现场共发布五项内容:“国美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工程、国美长三角艺术行动、成立AI中心、美丽中国影像中心、艺术通感研究中心。 2023年,中国美术学院创办“国美发布”平台,目的是在每年4月8日——国立艺术院开学典礼的纪念日,建立一个文化创意的公共发布平台,并期望它在未来能 [详细...]
      2024/04/13 08:31:21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凸写生命之美 礼赞精神本色——画家孙成刚为泰山松写照
    2. 松,为百木之长,耐贫瘠,抗风雨,傲霜雪,四季不凋。《庄子·德充符》:“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其品格之高,“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唐·李山甫诗句)。古往今来文人歌以唱松,诗以咏松,画以赞松,由此形成了我国绵延数千年之深厚的“松文化”。正是在松文化的背景下,当代画家孙成刚先生以自己的水墨大写意方式,对接和表现松的姿态多样,贞刚挺拔,傲骨峥嵘。 日前,“花开盛世——孙成刚大写意花鸟 [详细...]
      2024/04/13 08:25:06 来源:孙成刚大写意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2.801(s)   99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