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将举办,设计周永久会址将启用
    2. 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将于9月21日起开幕。活动期间将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创新、京津冀设计产业的协同发展、文化园区设计消费新场景的创建、设计赋能乡村振兴、设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等场景,举办各类活动近千场。活动面积将超过300万平方米,覆盖北京近百处文化场所,并加强与天津、河北多地的合作。位于通州区张家湾的设计周永久会址,将于21日正式启用。 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以“开放创新”为主题,将重点聚焦设 [详细...]
      2023/09/21 08:19:41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静愚
    1. “你好,北京”摄影展亮相卡塔尔
    2. 当地时间9月18日,“你好,北京”摄影展亮相卡塔尔首都多哈。卡塔尔政府代表,英国、苏丹、巴勒斯坦、阿富汗等国驻卡塔尔使节代表、华人华侨代表及卡塔尔有关媒体出席了开幕式。 影展由北京市政府与中国驻卡塔尔大使馆共同主办,北京市文旅局承办,市外事办支持。这是此次“你好,北京”文旅交流活动继安哥拉之后的第二站。活动地点选择在卡塔尔地标性建筑“卡塔拉文化园”画廊举办,该文化园是集艺术、旅游和休闲为一体多元文化艺术中 [详细...]
      2023/09/21 08:16:56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静愚
    1. 《中国艺术年鉴》《中国艺术学年鉴》最新卷本发布
    2. 近日,“《中国艺术年鉴》《中国艺术学年鉴》发布会暨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艺术年鉴》和《中国艺术学年鉴》均为目前国内仅有的艺术全门类综合性年鉴。2013年,《中国艺术年鉴2011年》卷出版;2017年,《中国艺术学年鉴2011—2013》出版。《中国艺术年鉴》立足学术考量,侧重艺术创作,汇集了我国各艺术门类、各艺术工作领域的重要艺术信息,记录和凸显符合艺术规律、对艺术创作健康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和借鉴价值的优秀作品和工作动态,以求系统呈现年度艺术发展状况;《中国艺术学年鉴》通过概要而系统地反映年度艺术学各学科在理论研究、学术发展方面的新变化、新观点和新成果等信 [详细...]
      2023/09/21 08:14: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继承传统要放进心里、落在实处
    2. 继承传统要放进心里、落在实处 ——论新时代文艺对待传统的知与行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走进苏州古城深处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意味深长地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文艺工作来说,传统不是我们的对象,传统就是我们的自身。继承传统既是一个认识论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继承传统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内涵和实践要求。   继承传统,首先要知道传统是什么?传统在哪儿?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 [详细...]
      2023/09/21 08:12:06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1. 见玉见礼—— “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重装亮相
    2.   从“玉,石之美者”,到“玉有五德”“君子如玉”“玉不琢,不成器”,玉承载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寄托。玉器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宗,馆藏各类古代玉器近9万件,序列完整,品质上乘。既有新石器时代不同区域文化的特色玉器,也有王朝时期不同用途的代表器类,而唐、宋、辽、金中古时代的收藏世存稀少,尤为珍贵。日前,“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重装亮相,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9展厅对公众展出,480件(套)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玉器绵延不绝 [详细...]
      2023/09/21 08:11:13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1. 颐和园藏仿宋玉兔朝元澄泥砚
    2.   澄泥砚的制作技术在魏晋时期或已形成,“澄”乃动词,为过滤之泥所制成的砚台。与其他名砚不同,它的原料是泥而非石,制作耗时费力,经过反复过滤、模制烧成的澄泥砚有着如石一般的质感。唐人品砚以虢州澄泥砚为第一,而宋代声名鹊起的则是绛州澄泥砚。宋以后,品评砚台的话语权长期掌握在文人士大夫口中,士林争相追逐端砚、歙砚,澄泥砚不被雅流所重,制作也随之式微。   颐和园所藏此方仿宋玉兔朝元澄泥砚,砚作圆形,砚面光滑平 [详细...]
      2023/09/21 08:09:25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1. 实体化数字博物馆:新型展陈方式的可行性探索
    2.   数字博物馆概念大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30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国内外许多实体博物馆均已开通数字博物馆项目,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已颇为丰富。数字博物馆从最初的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已逐渐发展为集收藏、研究与教育于一体的线上数字空间。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却面临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使更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入数字博物馆,并通过VR全景视频等技术,获得线上观展的虚拟体验,从而打破时间与空间上的诸多限制,实现博物馆文化资源在更普遍范围内的共享。但另一方面,由于移动互联网接入移动端在屏幕大小、数据流量等方面的制约,数字博物 [详细...]
      2023/09/21 08:08:10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1. 中国园林博物馆展川派盆景艺术
    2. 9月12日至10月8日,由中国园林博物馆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联合主办,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北京市盆景艺术研究会协办的“川派盆景艺术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盆景,是一种以植物和山石为主的小型造景艺术,通过模拟自然景观,表现出独特的美感,是浓缩而成的微观园林,素有川派、苏派、扬派、通派、海派、浙派、徽派、岭南派之说。而川派盆景作为中国盆景的典型代表,有着近2000年的历史,蕴涵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城神貌。盆景技艺(川派盆景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幽、秀、险、雄、高悬、陡深之造型于方寸之间,通过弯曲树干、盘旋枝条等手法,彰显了川派盆景独 [详细...]
      2023/09/21 08:07:27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1. 抒写时代的正大气象——第三届湖南中国画双年展述评
    2.   湖南中国画双年展是中国美协与湖南省文联共同打造的一个国家级展览,既体现湖南特色和中国画创作的整体水平,又对中国画进行深入的学术梳理,展览采用特邀和全国征稿相结合的方式征集作品。第三届湖南中国画双年展以当代花鸟画为切入点,邀请了14位当代优秀花鸟画家的63件作品参展,同时展出入选的128件作品,有工笔和写意两类表现形式。这次展览是一次高水平的大型国展,从特邀部分来看,大写意花鸟画是这次展览的主题,一人一品,建树颇丰;征集部分也全面地展示了现阶段中国画创作队伍的最新面貌,门类齐全,山水、人物、花鸟各领风骚,参展的作者地域分布比较广泛,全国各省都有艺术家入展。 [详细...]
      2023/09/21 08:06:25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1. 中韩国际摄影交流展在天津开幕
    2. 9月16日至21日,由天津市文联、天津市摄协、韩国写真作家协会仁川支会共同主办的第28届中韩国际摄影交流展在河西区文化中心公共美术馆举办。 本届展览共展出天津、仁川两市摄影作品100幅。其中,天津作品以“荷”为题材,取荷花纯洁、高贵,象征深厚友谊的寓意。仁川作品题材呈多元化特性,既有地域特色浓郁的人文纪实,也有对摄影新观念的探索。展出的作品体现出两国摄影家不同的文化理念、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天津摄协主席李锦河表示,今年是天津、仁川两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30周年,也为中韩国际摄影交流展注入了新的使命任务,影像记录历史、展现美好,也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摄影人共享摄影发展 [详细...]
      2023/09/21 08:05:08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10(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1806
    memory 3.17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