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8)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tag" 艺术作品--我的作品--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燕蜀交谊——启功、徐无闻学术艺事特展”开展
    2. “燕蜀交谊——启功、徐无闻学术艺事特展”日前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展览分为“学术”“艺事”两大板块,近200件作品全面呈现了二位先生的师友渊源、艺术造诣以及在治学与书艺方面的成就。 启功是北京人,自幼研习书画,读经史古文,精于文字声律、金石美术、红学研究以及书画碑帖鉴定;徐无闻是成都人,少时在父亲指导下学习书法篆刻,深于文字训诂、唐宋要籍、书论印学。文史之外,二人皆擅诗词。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典籍,启功、徐无闻以传承古典文化为己任,他们的作品意境深远,蕴含着浓厚的学者气息和独特的文人风骨,可谓学者型书画大家的典范。 1962年10月,时 [详细...]
      2025/08/24 09:35:2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浴火丹青写精神——抗日战争与中国画的现代转型
    2.   在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画家投身其间,用艺术作品激励大众抗战意志,表现大众抗战斗争。艺术家们的作品在推进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深入和民族风骨锻造的同时,在绘画语言上展现出强烈的时代风格。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激发了艺术家们奋发图强的决心。何香凝等国画家与中国画会等国画家组织,通过举办“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全国艺术家捐助东北义勇军作品展览会”等活动,发动国画家为前线募捐,凝聚 [详细...]
      2025/08/24 09:34:53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发出民族的呐喊——烽火硝烟中的漫画创作
    2.   漫画,是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表现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形式,尤以讽刺幽默见长。在80年前气壮山河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中国漫画家们以画笔为武器,全身心地投入抗战洪流,创作了难以计数、生动感人的抗战漫画作品,对于揭露敌人的罪恶,鼓舞抗战军民士气起到重要作用,实现了“一图胜千言”的宣传效果。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中国的抗战漫画创作队伍形成较大规模,其主要特征是:漫画家人数 [详细...]
      2025/08/24 09:31:11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战火淬炼的艺术——《避难群》《流亡图》中的历史图景
    2.   【藏品的故事】   中国美术馆在建馆60周年之际,入藏了两件尘封大半个世纪的重要中国画作品:张安治1940年创作的《避难群》和刘元1944年创作的《流亡图》。二者创作时间相隔四年,犹如纸页的正反面,共同记载着抗日战火之下的历史图景。   张安治的三联画《避难群》,表现的是在日军空袭预警中紧急避难的桂林百姓。近四十名男女老幼簇拥成惊惶的人流,每个人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外貌特征与情感 [详细...]
      2025/08/24 09:08:32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文心筑境 四时雅趣——“从拙政园到长物志”展览
    2.   【览事速递】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古代文人如何度过自己的休闲时光?有人焚香品茗,有人园林雅集,有人悠游于山川之间……   苏州博物馆正在举办的特展“从拙政园到长物志”,巧妙以名园拙政园为起点,以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中春夏秋冬四时雅事为线索,展现古人的园林雅趣、生活美学,让人体会到一份穿越时空的“松弛感”。   《长物志》是一本关于居室园林营构、山水木 [详细...]
      2025/08/24 09:06:19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自然华章 生命交响——祝大年的自然诗
    2.   【览事速递】   “当清华园的玉兰年复一年地盛放,我们愈发理解‘生生不息’的文化意蕴;当《森林之歌》《玉兰花开》《鸢飞曲》入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祝大年的艺术生命亦在此延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鲁晓波说。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推出的“聆听生命·森林之歌:祝大年的自然诗”艺术展,引领观众步入一场充满蓬勃生命力的“自然诗”之旅。   作为中央工艺美术学 [详细...]
      2025/08/24 09:04:01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回归常识,避免“意识流”式评论
    2.   【艺点】   在观念艺术评论中,“意识流”话语的运用,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是:理论的无序拼贴,感官体验的断裂及意义的无限扩展。这种将艺术观念与意识流话语捆绑的批评方式,不仅远离了艺术的本体,更遮蔽了当代艺术与公众对话的可能性,造成人们认识当代艺术的困境。   当代艺术不再强调以技艺和语言形式为中心的审美追求,而是更多转向强调思想观念的表达。马塞尔·杜尚被称为观念艺术之父,他的“现成品”艺术,最著名的是将一个小便池命名为《泉》并放进美术馆,表达了与传统的决裂。他认为,艺术创作中,概念是第一位的,而非美学、技术、知识价值等。因此,当代艺 [详细...]
      2025/08/24 09:03:02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看“绝对·好字”
    2. “绝对·好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对联选萃”正在展出中。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台北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受人捐赠、寄存或购藏的对联作品,按篆、隶、草、行、楷五体进行分类,带领观者概览中国书法风格的演变史。 相传对联起源于五代,由吉祥语对句,逐渐发展为上下两联的书写方式,在字数上打破格律诗五言或七言的局限,从一字到多字皆有,平仄与对仗上有时也不那么讲究,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学种类。 随着对联文化的蓬勃发展,书写纸张也发展出各种装饰手法,从界格、洒金、染色、印花到画花,搭配不同的书法风格,更显美不胜收。即使进入现代,对联在社会上仍具备很强的 [详细...]
      2025/08/24 08:58:35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从“咏而归”,研究龙友个案
    2. 龙友 临《集王书圣教序》 32.3×16cm 8月23日,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江西画院、江西省美术馆主办的“咏而归:龙友书法展”,是“赣青百美——江西青年美术作品双年展”的重要单元。展览以“咏而归”为题,源自《论语》的典故,展览分为温故知新、破立之间、岸上零笺三个章节,分别展现了不同情境下的书写状态和学术思考,展出的近200件作品涵盖隶、楷、行、草诸体。 作为从江西成长起来的青 [详细...]
      2025/08/24 08:56:46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陆康题跋书法展系统梳理历史脉络
    2. 8月18日,“竹素雅韵——陆康题跋书法展”开幕式暨新书发布会于上海曜星艺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上海澳门联谊会指导,澳门印社、汉雅堂、中华曜星青少年公益基金会主办,曜星艺术馆承办,澳门美术出版社协办。同名著作《竹素雅韵——历代名家扇刻墨拓题记》由陆康撰、黄洪彬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活动由中华曜星青少年公益基金会主席、曜星艺术馆馆长瞿子涵主持,上海澳门联谊会、上海辞书出版社等沪澳文化界人士及艺术爱好者出席,共庆这场融合传统与当代的文化盛事。本次展览汇聚206件明清至当代艺术珍品,展品系统梳理了题跋艺术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生动诠释“一柄折扇纳千里江山,一方拓片藏千 [详细...]
      2025/08/24 08:55:05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1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