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版画史 序言 版画起源
    2. 木刻讲习会合影,1931年8月22日摄,前排右三为鲁迅 毛泽东为刘岘木刻画册题词 1931年夏,鲁迅先生在上海创办了一个暑期木刻讲习会,这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开端,至今已有七十五年了。 鲁迅说:“新的木刻是刚健、分明,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我国的新兴木刻,在各个革命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无愧为&l [详细...]
      2009/11/01 21:56:3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古籍版刻插图艺术:由盛转衰的清代书籍插图(作者:周 心 慧)
    2.   清朝入关后,采取了极端专制的文化政策,禁书焚书,文网苛密,屡兴文字大狱。读书人为避祸,多沉溺于断简残编,孜孜于考据之学。“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明代蓬勃发展的版刻插图艺术,也由此而逐渐衰落下来。   清代版刻插图艺术的衰落是有一个过程的,并非朝夕之间便一蹶不振。清初,承明余绪,仍有一些精美作品出现,如旌德鲍承勋所刻《扬州梦》、《秦楼月》等戏曲剧本插图,精丽典雅,被认为是徽版的殿军;四雪堂刊《隋唐演义》、《封神演义》,古吴三多斋刊《古今列女传演义》,以及《笠翁十种曲》等,均不逊兴盛时期的徽版名作。一些著名的刻工,如黄顺吉、刘荣、汤尚、汤义、蔡思璜、谭一葵等, [详细...]
      2009/09/15 17:17:4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古籍版刻插图艺术:璀璨夺目的明代插图(作者:周 心 慧)
    2.   明朝,中国图书出版业全面发展,刻家林立,坊肆蜂起,版刻插图艺术也随之进入了兴旺发达的黄金时代。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百花齐放,空前繁荣,是明代版刻插图的第一个特点。经过唐、宋、元几个朝代的探索,到明代,版刻插图艺术不仅在制作地域上空前扩大,而且逐渐形成了建安、金陵、新安三大艺术流派,其他如武林、苏州、吴兴等地的版刻插图,亦各具特色,环绕在三大流派周围,如群星拱月,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各流派、地区版图争妍斗艳,而又互相交流、促进,为中国版刻艺术向更广阔的天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形式多样,各擅胜场,是明代版刻插图艺术的第二个特点。这主要表现在插图形式除 [详细...]
      2009/09/15 17:17:2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古籍版刻插图艺术:承先启后的五代、宋、元插图(作者:周 心 慧)
    2.   继唐而起的五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分裂、大混乱的时代,也是艺术史上的一个相对衰败期。但唐代开创的版刻插图艺术,却在动乱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五代遗存的版刻插图作品,题材仍只有佛教一种,数量亦如凤毛麟角,但和唐代相比,还是多一些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大圣毗沙门天王像》和《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菩萨像》。二图皆刊印于后晋开运四年(公元947),后者题记有“归义军节度史检校太傅曹元忠造”字样,下有刻工雷延美署名,是现存最早一幅刊刻时间、地点、刊施人、刻工姓名一应俱全的版刻插图作品;前者则为现存最早的一幅版刻插图观音像,说明虽然都是佛教艺术品,但在题材选 [详细...]
      2009/09/15 17:16:4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古籍版刻插图艺术:中国古籍版刻插图的起源与出现(作者:周 心 慧)
    2. 古人著书立说,重视图的作用。“左图右书”、“左图右史”、“文不足以图补之,图不足以文叙之”,图文并茂,相辅相成,是中国书的一个优良传统。   中国历代刻印的书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中不少附有精美的插图,这不仅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也是研究古代政治、文化、民俗的生动材料。 中国的古书,以其生产形式而言,大致可以划分为写本书和印本书两个时代。在汉代以前,人们将书抄写在竹简、木牍等天然载体或缣帛等丝织品上。1942年,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一件帛画,上绘彩色图像及类似金文的说明文字,四周绘十二神像 [详细...]
      2009/09/15 17:16:2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北大荒版画拓荒者的史诗(作者:赵宇清)
    2.   北大荒版画是不同寻常的年代产生的不同寻常的艺术。40多年前,10万转业官兵从全国各地来到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北大荒安家落户。在北大荒渐渐变为“北大仓”的时候,这里也崛起了一批版画新军,他们用铁笔、木板记录着拓荒者的故事。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北大荒版画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在美术界里成了一朵常开不败的艺术奇葩。   北大荒版画的创始人之一晁楣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北大荒创作第一幅版画的情景。“初来北大荒时,我们就是在荒地上搭的帐篷、安的家,到了晚上还能听到狼的叫声。虽然荒凉,但过了不久,这里经过我们的劳动,就由荒原变成了农田。这种奇异的生活极大地激发 [详细...]
      2009/09/15 17:16:0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张作良与塘沽版画
    2.   1962年“北大荒版画”大获成功后,张作良就担任了黑龙江省美协副秘书长、创作室主任等职务。1975年来津工作,立足未稳便兴冲冲到塘沽、大港、汉沽,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看惯了北大荒的绿野农庄的我,立时被这里雄伟壮观的景象所震撼与感动,那大海澎湃的潮涌,那钢铁铿锵的声响,那大工业的气势……”然而更令其动情的,是塘沽还有一支版画队伍。   当时接待他的康永明回忆说,张作良到塘沽后,一不讲吃二不讲住,得知塘沽以工人为主体的版画作者主要分布在新港和新河船厂、大沽化工厂及碱厂,便一头扎进作者多的塘沽碱厂,开 [详细...]
      2009/09/15 17:15: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专家阐述敦煌版画六大意义
    2.   敦煌出土的佛教版画表现了佛教信仰的一种新方式,它与敦煌石窟艺术一脉相承,是敦煌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科学技术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印刷科技史上都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德在此间表示,敦煌版画的历史与社会意义主要有六大方面:   第一、敦煌版画作为敦煌艺术的一个独特的艺术类别,与敦煌建筑、敦煌彩塑、敦煌壁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敦煌佛教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系列,而且具备其它画种所不具备的某些科学技术方面的意义。   第二、敦煌版画是中国古代版画珍品,在中国艺术史 [详细...]
      2009/09/15 17:15:2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法民间版画刻出不同意趣
    2.   在科技先进的今天,印一张精美海报或漂亮图画,用计算机便行。而糅合绘画、雕刻、印刷等工序的版画,昔日也被视作方便的复制艺术。始终,用木、铜及石头精雕细刻,要逐层套上不同色泽,部分在完成后还要涂金、开面等加工,在今天看来,版画更有一种朴质、原始的手作风味。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行的「法国及中国民间版画」展览,让观者在浓浓的怀旧气氛中,对比两国版画所透现的民间生活气息。   王树村亨利借展   这次展出的版画分别来自中国收藏家王树村及法国收藏家亨利.佐治(Henri George),中国的版画包括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河南开封、山东平度、潍县、四川绵竹 [详细...]
      2009/09/15 17:15:0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人民文学》杂志和木刻
    2.   1949年创刊的《人民文学》杂志,在创办初期的栏目构成上有“画页”这样一项内容,而且在封面设计上也多采用美术作品。在这些美术作品中,木刻作品占有相当的比重,仅在头两卷共12期杂志中,木刻作品就有14幅。如果只是认为这是诗画同源的艺术传统所使然,似乎并不能解释《人民文学》这种特殊的构成形态。(抢修发电厂(木刻) 李桦)   《人民文学》之所以重视并采用了以木刻为代表的美术作品,除了有从《小说月报》开始形成的中国现代文学杂志重视图画的传统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人民文学》所秉持的文学观念以及办刊初期所面临稿源困难的缘故。   在《在延安文艺 [详细...]
      2009/09/15 17:14:2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342(s)   8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