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间木版画-山西
    2.   以晋南临汾一带为中心的山西民间木版画,不但在民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史上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一种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的中介层次,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传播和丰富了民族文化,也强健和完善了自身的艺术形象,成为一颗光耀三晋的艺术明珠。   山西民间木版画历史悠久,宋山西绛州著名的画工杨威,以   擅画《村田乐》而闻名京华,他的作品是汴梁城纸画市场的抢手货。1127年金灭北宋,将从汴梁掳来的刻印工人迁到平阳,这里成为继汴梁之后的北方重要雕版中心。其分布以临汾及西南的古平水县为中心,并扩及洪洞、赵城、襄汾、曲沃、稷山等地。近代在甘肃发现的金《四美 [详细...]
      2009/09/15 17:08:2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版画之管窥
    2.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 [详细...]
      2009/09/15 17:07:5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民间版画之乡-松溪版画简介
    2.   福建闽北具有悠久的新兴版画创作历史。松溪版画,是闽北山区松溪县的群众版画创作群体近年开始创作的、具有共同的闽北生活根基和地域特征的版画作品群。   受四十年代中国抗战时期延安一大批长期在闽北活动的版画家创作精神的影响,从1994年开始,松溪县的一批群众版画作者高扬版画创作的大旗,他们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以黑白、套色木刻为主要创作形式,着力表现生活中的情趣与美感。三十多位骨干作者和近千名农民、中小学生爱好者在工作、学习之余,开展以木版油印为主、纸版、吹塑版、绝版,粉印、水印、彩拓为辅的业余版画创作活动,他们汲取了八闽"现代农民画"的精华和当今现代版画艺术的新技 [详细...]
      2009/09/15 17:07:3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北大荒版画拓荒者的史诗
    2.   北大荒版画是不同寻常的年代产生的不同寻常的艺术。40多年前,10万转业官兵从全国各地来到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北大荒安家落户。在北大荒渐渐变为“北大仓”的时候,这里也崛起了一批版画新军,他们用铁笔、木板记录着拓荒者的故事。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北大荒版画在全国各地巡回展出,在美术界里成了一朵常开不败的艺术奇葩。   北大荒版画的创始人之一晁楣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北大荒创作第一幅版画的情景。“初来北大荒时,我们就是在荒地上搭的帐篷、安的家,到了晚上还能听到狼的叫声。虽然荒凉,但过了不久,这里经过我们的劳动,就由荒原变成了农田。这种奇异的生活极大地激发 [详细...]
      2009/09/15 17:07:1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版画历史
    2.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自15世纪以来,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突出。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所刻书达200余部,能图者有 100多人,成为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在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的时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插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ldqu [详细...]
      2009/09/15 17:06:4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罕见珍品:建安版画
    2. 建安版画今指雕版史上的一种流派。即建安(今福建建瓯)地区绘刻、出版的版画作品。建安为宋、元、明刻书业集中地之一,所刻书籍称“建本”。如宋刻《古列女传》及《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等。元至治间建安虞氏本今存《平话五种》,上图下文,场面很大,气势磅礴,雄健古朴,是我国版画史上罕见的珍品。以建安为中心的书场, 在宋代   有建安堂、 群玉堂(詹光祖)、一经堂(蔡琪)、黄三八郎书铺、陈八郎书铺等; 元代有椿庄书院、鳌峰书院、日新堂(刘氏)、勤有堂(余志安)、勤德堂(余民)等; 明代有安正堂(刘宗器)、慎独斋(刘弘毅)、励贤堂(余彦国)等。至嘉靖万历间,通俗戏曲小说书 [详细...]
      2009/09/15 17:06:2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颇具艺术价值的建安古版画
    2.   古代建安版图书俗称“建本”,是指福建建阳的雕版刻书,它兴于宋盛于明,一直延续到清代。建阳地处福建北部武夷山区,古属建安郡治,手工业发达,文风隆盛,北宋时刻书业已有一定规模。   南宋时,朱熹曾留居于此,吸引了不少学者,促进了刻书业日趋繁盛,书坊集中于崇化、麻沙两镇。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就特别提到“麻沙本”图书,从现存宋刻“建本”《老子道德经》、《杜工部草堂诗笺》等考察,当时这里的刻书已相当精美,并已有插图,十分生动。   在众多插图本图书中,当以北宋仁宗嘉?八年(公元1063年)余靖安 [详细...]
      2009/09/15 17:06:0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武林版画:古版画后起之秀
    2.   武林版画为雕版流派之一,主要指杭州地区绘刻、出版的版画作品。因杭州旧称武林或虎林,故名。   武林系宋元以来著名刻书中心之一。吴越王钱弘俶曾刻印大量经卷图籍舍入寺塔,惟绘刻印刷较粗糙。至北宋雍熙元年(984) 前后有越州僧知礼雕弥勒佛及文殊、普贤菩萨三像,始知武林版画已有悠久历史,绘刻技艺高超。《弥勒佛像》   绘刻精工妙曼,为我国古版画中的珍品。   南宋偏安杭州后,刻书行业更发达,瓦子街、众安桥、太庙等处书棚云集。今所见贾官人为书籍铺本《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绘刻精美,上图下文,为古本连环画的雏形。凌璋及沈敦雕板的两种 《妙法莲华经》,其扉页 [详细...]
      2009/09/15 17:05: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传世杰作——徽州版画
    2.   徽州版画为雕版流派之一。广义指凡徽州人在外地刊行的版画作品;狭义专指徽州本土雕印的版画作品。徽州(今安徽歙县,旧称新安,亦称新都)为明清出版中心之一;明中叶虬村黄氏刻工崛起。其中以歙县黄氏刻工为著名,另有鲍氏、汪氏、汤氏等刻工,后来由于名士文人的介入发展为名家作图、名工雕梓,产生了许多传世杰作。如黄德时、黄德懋刻的《方氏墨谱》;黄应泰、黄应道刻的《程氏墨苑》;黄肇初刻的《水浒叶子》、汤氏刻的《楚辞》、刘氏、汤氏刻的《太平山水图画》,陈氏刻的《西厢记》;黄应祖刻的《环翠堂园景图》;汪氏刻的《海内奇观》、《唐诗画谱》等。   此后墨庄、书商竞争,请名家作图,名工刻画,用上等纸 [详细...]
      2009/09/15 17:05:2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粗壮豪放的金陵版画
    2.   金陵版画为雕版流派之一,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地区绘刻、出版的版画作品。   金陵为明代出版中心之一。明代官府刻本,除监本外,尚有内府司库本、藩府本和地方官刻本,大抵重经史而少通俗读物。自宣德起,积德堂刻有《新编金童玉女娇红记》,为金陵戏曲插图和先导。至万历间,金陵书坊林立,多数集中在三山街(今白下路至夫子庙一带)。著名的书肆有富春堂(唐富春)、世德堂(唐晟)、继志斋(陈氏)、文林斋(唐锦池)、广庆堂(唐振吾)、环翠堂(汪廷讷)、十竹斋(胡正言)、芥子园等。   所刻戏曲、小说、通俗读物之插图,易上图下文武为全幅版式。初以富春堂刻本为代表,人物突出,线条粗壮 [详细...]
      2009/09/15 17:04:5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326(s)   89 queries